在我們家鄉(xiāng),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話是:“百菜不如白菜?!狈拭栗r嫩的白菜通過燒、炒、燉、煨、熘,可制作出多種菜肴。它既能做菜,又能做餡。既能熟吃,又能生食,還可腌制。它烹調(diào)簡易,葷素皆宜,味道鮮美,“最為常食”,因而很受老百姓喜愛。人們喜歡白菜還因為它適應性強,易栽種,好管理,產(chǎn)量大,食期長,遠非其他蔬菜所能比。
過去的農(nóng)村里把買菜吃看做是一件丟人的事情。農(nóng)民守著自家的田地,豈能再花錢去買菜?“不花那份錢!”老人們往往對著年輕人這樣說。于是,家家戶戶都根據(jù)季節(jié),適時地在地邊或農(nóng)作物的行距間種上四季豆、刀豆、豇豆、莧菜,點上南瓜、絲瓜,撒上兩溜蘿卜籽兒,栽上一小塊白菜苗兒,就基本上解決了吃菜問題,當然還要搭間著吃許多的野菜。
每年寒霜降臨的時候,正是收獲白菜的好日子??粗情L得心實葉壯的大白菜,大人們顯得很開心,而我們孩子最感興趣的卻是白菜畦里套種的蘿卜。那蘿卜大的有兩拃多長,露出地面的一截,綠綠的皮兒,甜甜的味兒,十分誘人。我們顧不上幫大人們收白菜,卻只顧去挖青蘿卜吃。其實大人們也不讓我們干活,怕我們把白菜葉子碰掉了。他們小心翼翼地將白菜攔腰綁起來,然后放到院子里晾曬幾天,等到把外面一層水氣曬掉,才存放到空屋子里或者窖在地窖里。母親將剩下的小白菜洗干凈后,捂了一大缸漿水菜,這是一整個冬天喝包谷糝糝時就的好菜。掉下來的老菜葉兒也舍不得扔掉,而是和帶纓子的小蘿卜一起捆成小把把,用繩子穿起來吊在房檐下陰干,作干菜吃。山區(qū)農(nóng)人家,家家屋檐下都掛著一排排干菜,那綠綠的菜葉兒和吊掛的擰成辮兒的白白的玉米棒子,還有紅紅的辣椒串串,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生活圖景。
那時候,白菜、蘿卜成了冬季里最主要的蔬菜。蒸菜饃,包菜包子,攪菜飯,基本上沒有油葷,多是開水煮白菜,一樣吃得很香甜。1972年,我從新疆回周至探望父母,路過咸陽二弟家,正碰上兩口子包白菜素餃子,我和愛人把兩箅餃子吃了有多一半,感到其香無比。去年,二弟來西安說起此事,我說咱再包一次白菜餡兒素餃子吃,結(jié)果卻覺得味不如前。我懷疑是現(xiàn)在的白菜因上了化肥,品質(zhì)有了下降的緣故。后來悟出了原因,主要的不是菜的質(zhì)量下降了,而是自己的口味發(fā)生了變化。由此想到一個現(xiàn)象:過去很貪吃的一些農(nóng)家飯食,現(xiàn)在卻怎么總感到不入味呢?看來人的“口”也是容易滋長“嬌”氣的呀!
白菜的做法很多,上了《大眾菜譜》的就有“栗子燒白菜”、“蝦米燉白菜”、“竹筍煨白菜”等等。然而我卻對“豆腐、粉條熬白菜”最感興趣,如再放入西紅柿,就更有滋味。其好處是價廉易得,簡便易作,吃起來糜軟、熱乎、鮮香,有菜有湯,容易消化。這款菜雖然未入什么大眾菜譜,但卻是再大眾化不過了。我擅長做的一款菜是“醋溜白菜”。將白菜嫩幫子斜刀切成薄片,先在熱油鍋里熗了紅辣子角兒,以及蔥、姜、蒜,爾后將白菜片兒倒入鍋內(nèi),旺火翻炒,只兩下,即刻淋入香醋,再翻炒幾下,加入鹽、糖、味精等,便可出鍋裝盤。這個菜的特點是脆嫩酸辣,特別能勾人食欲,是下米飯的好菜肴。朋友來家作客,雖對雞、鴨、魚、肉不拒,但“醋溜白菜”卻往往被搶食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