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若要說辣得痛快過癮,吃得淋漓盡致,要數(shù)毛肚火鍋?!奥槔睜C”則是近年來人們對毛肚火鍋的一種形象化稱呼,以至“毛肚火鍋”反而不大被人提起了。
如果溯源,毛肚火鍋大約在清末民初產(chǎn)生于重慶江北縣一帶。當?shù)囟喑鍪鬯H狻EO滤糠謩t經(jīng)初加工后,按心、肝、肚分類改刀,切塊、切片或切絲,裝盤出售,價格便宜。食攤邊上備一泥爐,上支一個鐵鍋,鍋里用鐵片分成幾個格隔開,煮一鍋麻辣的鹵水,頗似北方的“共和涮鍋”。顧客多為勞動大眾。食者圍鍋而坐,每位一格,自選肝腰肚肉,自煮自食。食畢,攤主按份計價。這種吃法新穎別致,自選自烹,吃什么東西,煮到什么程度,都由自家口味決定,頗能體現(xiàn)個人風格。支出方面也可自行掌握,或豐或儉,悉聽尊便。
因為方便隨意又經(jīng)濟實惠,這一吃法不久就在重慶城里及其他地方流行開來,并從食攤走向店堂。近年來隨著川菜的擴張,毛肚火鍋更是大行其道。冠以“重慶火鍋”或“麻辣燙”的大小餐館如雨后春筍,隨處可見。三九隆冬,火鍋店的生意興隆本不為奇,就是三伏盛夏,揮汗如雨的食客仍難舍其味,賓客如云的盛況甚是令人感動。
【精選原料】除了毛肚及牛下水外,雞、鴨、魚、豬、羊、粉條、白菜、土豆、蘿卜、青菜、蘑菇、血豆腐、白豆腐、火腿腸、午餐肉……您簡直無法說出還有什么不能下鍋的。一個菜取料如此廣泛,并能使顧客達到如此的忠誠度,可稱中國烹調之罕見。
當然,從美食的角度說,這種“亂燉”式的做法并不可取。它造成了千菜一味的結果,距“烹調”的宗旨相去甚遠,甚至可以說是倒退。怎奈很多人喜歡,所以從商業(yè)角度講,它也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
【妙手成菜】毛肚火鍋的調料比較多,基本上與麻婆豆腐相似,但香料多一些,如砂仁、豆蔻、山柰之類,還要加牛骨髓、牛油、牛肉、肉湯,整體口味要更威猛。因為毛肚火鍋在吃的時候一般只蘸香油或麻醬,而不再蘸醬豆腐、韭菜花一類的調料。
毛肚火鍋的調料并非一股腦兒全放到湯里煮,而是先用牛油把郫縣豆瓣、永川豆豉炒酥,然后放姜粉、辣椒粉、胡椒粉、花椒一起炒香,再加牛肉湯燒開,放黃酒、豆豉、醪糟汁等調味,放鹽“找口兒”(即調整咸淡),鹵水(濃縮湯料)才算最后完工,工藝上屬于粗菜細做之列。
【品嘗要點】毛肚火鍋吃法雖然不拘,但是從品嘗而不是解饞的角度說也還是有個一二三的。那就是調味、聞香、燙片。
調味:鍋底(湯料)有紅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