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虛體弱、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癥。可是《本草綱目》卻沒將它收錄進(jìn)去,是李時珍的遺漏嗎?這里面還有一個傳說呢。
相傳明代大醫(yī)學(xué)家李時珍,為出版《本草綱目》日夜兼程趕赴金陵(今南京)后,住進(jìn)一家客店。入夜后聽得鄰壁房間有婦女呻吟聲,于是便問店小二:“鄰壁何人患痛呻吟?”店小二回答:“是賤內(nèi)患痛難受呻吟,已有幾天了!”“有病為何不去求醫(yī)?”李時珍困惑不解。店小二解釋說:“先生有所不知,我們雖然在國都開店,但賺來的錢還不夠買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鹽,哪還有……”
李時珍聽后十分同情,便起身隨店小二進(jìn)入內(nèi)房。李時珍一邊為店小二的妻子把脈,一邊詢問:“近來她飲食如何?”店小二說:“好幾天沒米下鍋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我們是靠孩子挖來野菜充饑的?!崩顣r珍走過去,拿起籃中野菜根仔細(xì)看起來,并從其中拈了一株野菜根,放進(jìn)口中。然后他對店小二說:“這是一種中草藥,可治你妻子的病,是從哪里采來的?”店小二說:“城外,紫金山上!”李時珍忙隨手掏出一錠銀子說:“給!天明以后去集市上買點(diǎn)米,把此藥先煎給你妻子服用,服后便會好轉(zhuǎn)的?!钡晷《勓?,感動得雙膝跪地,連聲道謝!
翌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藥,病果然痊愈。小二把李時珍帶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見那里綠茵如毯,到處都是這種草藥。
因為這種藥草長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所以就把它取名為“太子參”,但他害怕此藥聲張出去大家都來太子墓地采挖,觸犯王法,因此沒敢把“太子參”寫進(jìn)《本草綱目》里,此事成為他終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