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學富五車的知識分子和一位漁夫同搭一條船。那位知識分子問漁夫說:“你了解哲學嗎?”漁夫搖頭回答:“不了解。” 知識分子便說:“那你就失去人生的一大部分了?!?/p>
知識分子接著又問:“那么你了解藝術(shù)嗎?”漁夫又笑著回答:“也不了解。”知識分子便語帶嘲諷地說:“那你又失去人生的一大部分了?!?/p>
突然間,一陣巨浪眼看就要打翻這艘船,漁夫便著急地問:“你會游泳嗎?”知識分子回答:“不會?!睗O夫?qū)χf:“那你就失去人生的全部了?!?/p>
這是一個對白很自然,人物也很平凡的一則小故事,但是卻蘊藏著很深厚的道理。
有時候,人總是抱著一種很奇特的“心態(tài)”,姑且說是“精英主義”或是“知識至上”在作祟吧!我們總是認為念很多書,學歷很亮眼,工作很超凡的那些人,他的人生才是彩色的;相反地,那些生下來就不太會念書,資質(zhì)也駑(nú)鈍(dùn)的那些人,就常被看作一輩子不能出人頭地。隨著時代的變遷、觀念的開放與機會選擇的多元化,許多固有保守的觀念,的確應該被畫上一個很大的問號。
就像知識分子和漁夫的故事; 我們也一直認為知識分子應該可以把人生的意義詮釋的非常完整,我們也認為漁夫的價值就是在于捕魚、替家人謀生活。誰知道,最后一刻的巨浪,推翻了一切意料中的結(jié)局: 哪怕是“游泳”這種不太耗費腦力的技能,都能將知識分子吞(tūn)噬(shì)。
我還記得小時候,大人們都會告訴我們許多人生的大道理,或者對人,或者對事,總是用很嚴肅的口吻耳提面命。 那時候,唯一的感覺,就是嫌爸媽,還有老師又開始“說教”了。 小時候懵懂無知,也只好乖乖地聽在耳里,完全也沒想到十多年后的自己成年了,每一刻的生存片段,都是和社會體系密切地相連、依存。
十多年過去了,自己當上了老師,用同樣的道理去引導孩子,仿佛在每一位天真童稚的臉龐上,清晰地看到自己小時候的樣子。
人生的課題、生命的體悟、待人接物的道理,這些“教條式課程”都位在老師授課排行榜的前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