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二首(其一)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春天是一個盛裝打扮的姑娘,她最先是從一莖草葉上開始走動的。
那時候漫山遍野的青草單薄而生動。像從南方歸來的小燕子,它纖細的尾巴剪下的半個春天。
那時候春意半疏半密,像一只只搖曳的花籃。而那些從草尖上綻放的淺淺的黃,轉眼間就漫上了迎風搖擺的柳枝。
那些擠擠挨挨的樹葉流水一般明亮,淡淡地,像誰家的小女兒赤腳輕輕走過的聲音。那些芬芳和此起彼伏的鳥鳴,是她和誰一次次親密的交談?
此時,有人在柵欄外低語,那是誰咬著誰的耳根,對桃花,或者李花說出了春天的心事?
原先散落一地的春色漸漸被一雙雙勤勞的手聚攏。
舒緩的東風吹動大地,吹動正在萌芽的種子,吹動在春天里蘇醒的事物。
這個過程,多么溫柔,多么美?。s吹不動詩人滿腔的愁緒。
寒 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一定是暮春的最后一縷陽光照亮了繁華的長安古城。
一定是繁花點燃了一座城池,點燃了春天的綠,點燃了遠天的藍。
是春光引領著路上匆匆的行人,漫天飛舞的柳絮是一封封無法投寄的書信。那些落紅,總是讓人憐惜。
從樹林里飄起抑揚的音階,在城郭里激蕩,正在一個人暖曖的胸懷里一點一點地飽滿。
那是寒食節(jié),裊裊的東風深情款款地送一個女子趕到皇家花園,她要把楊柳掛在門扉之上。
這個傍晚聲勢浩大,那些馬蹄得得。燈火從皇宮里傳出來之后,燃得更旺了。炊煙有著婀娜的身形,有著明艷的線條和楚楚動人的眉眼,與那些熟悉的眼眸對視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又晃了一下。像極了鄰家那個害羞的新嫁娘。
民間的煙火是一幀剪影,在溫暖地涌動。炊煙飄散在王侯貴胄的家里,盡情地點綴著一座花團錦簇的城。
金陵懷古
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這個時節(jié),皇帝乘車必經的那條道路上,往日出游時旌旗飛揚,鼓樂喧天的熱鬧已經一去不復返。
只有道路兩旁的那些見證過金陵古都興衰的江楓,長得高大葳蕤,它們在路上投下巨大的影子,路中央的苔蘚和路邊的野草使荒蕪的輦路顯得更加幽暗和凄涼。
此時,陽光像一只溫潤的臂膀,緊挽著層層疊疊的楓葉。那些飛來飛去的鳥兒累了,憩息在陽光直射下來的地方。
荒蕪和凄涼籠罩了那條路,蓬勃的草木長滿了舊時奢華的宮廷。過去的金碧輝煌,鶯歌燕舞已經隨著時光煙消云散。
遙想當年,詩人庾信也曾在此歷經幾多政權交替,王朝興亡。此情此景,讓詩人觸景生情,徒增幾多的感嘆和傷心。
一次次離亂之后,詩人是否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那些昨天的腳步,似乎還在回響,那些揮之不去的前塵舊事,還在詩人的腦際浮浮沉沉。
詠繡障
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
繡成安向春園里,引得黃鶯下柳條。
太陽斜斜地墜在西山頭上,散開的余暉頓時灑滿了天地間。
微風輕輕吹開那些竹葉,現出一間雅致的小屋。屋里有女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還有姹紫嫣紅的花卉。她們是黃昏時出沒的精靈,要趕在日落之前拼湊一幅唯美的畫面。
女孩子們手拈小巧的畫筆,競相在繡床上勾勒。她們時而轉身,凝目;時而顧盼,笑靨如花。或描或繡,她們的歡聲笑語是悅耳的音符,清脆地落在庭院里。
她們靈巧的手指在穿針引線,就像數不清的花朵和綠色在趕路。畫筆里藏著一個花團錦簇的世界,隨著她們的纖纖玉指停頓的,是一副巧奪天工的繡屏風。
不知是在畫里招搖的花朵,還是畫外的姑娘引來了幾只蝴蝶,它們快樂地在屏風上的花叢間翩翩飛舞。
這是一副巧手描畫的春景,盎然的春意呼之欲出,站在柳枝上的那只黃鶯停止了歌唱,目不轉睛地盯著怒放的花朵,撲著翅膀飛了過來。
巴女謠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夕陽扶著遠山的肩膀,望著它正在擴散的邊緣。暮靄流經江岸的時候,它們朦朧如同最初的水,低低的回響里彌漫著家園溫暖的氣息。
鄉(xiāng)間小路坎坷、蜿蜒,激蕩著泥土的氣息和植物的芬芳。是誰唱響了熟悉的歌謠?動人的旋律溫柔地拍打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江面上荷花綿延不絕,仿佛是一座村莊的人結伴而行,他們要帶著甜蜜的生活上路。
傍晚有著人們復制下來的好時光?;驖饣虻耐硐妓旗F一般流瀉下來,回家的道路很快隱入幽深的樹林里。
牧牛的小女孩笑著仰起紅彤彤的小臉蛋,她調皮地拍打著牛背,唱著《竹枝歌》,脆生生的歌聲像歡快的露珠,爭先恐后地落在菱葉上,久久不肯散去。
小鳥唧唧喳喳地把鳴叫抖落一地,爭先恐后地朝林子深處飛去。
小女孩要回家了。
炊煙裊裊的地方,寬闊的芭蕉伸出木槿籬笆,那里就是她的家。
選自《高原》(季刊)2011年4期
原刊責編 彭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