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確定消渴膠囊的制備工藝,使用了檢索法和瀏覽法對中國期刊數(shù)據(jù)庫中部分相關資料進行查閱。將水提取工藝確定以加12倍水煎煮出膏率較高,干燥溫度控制60℃以下,壓力0.08~0.095Mpa,粉碎出粉率91%以上。得出其制備工藝在原有藥物消渴丸基礎上有所提高,質量標準有較大提高,為消渴膠囊產(chǎn)品的申報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消渴膠囊;制備工藝
制法:以上八味,取葛根、地黃、玉米須、天花粉等四味,加入煎煮5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加黃芪、南五味子、山藥粉碎成粗粉,與上述部分濃縮液拌勻,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制粒,格列本脲細粉在制粒時加入,裝膠囊,制1000粒,即得。
一、消渴膠囊工藝路線制定和劑型設計理由
該產(chǎn)品處方由葛根、地黃等七味中藥和一味化學藥組成的中西合用制劑,用于治療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體倦無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氣陰兩虛型消渴癥,由于其臨床療效較好深受廣大醫(yī)患的歡迎。消渴膠囊是中成藥品種消渴丸經(jīng)過劑型改進而成。其制備工藝完全參照國家已有標準中成藥消渴丸制備工藝,只是在成型工藝上有所改變,將半成品粉末直接裝入膠囊中而成。消渴膠囊與消渴丸相同制劑處方量出產(chǎn)品的量基本相同,因此藥物臨床劑量并未發(fā)生改變。通過劑型改進的消渴膠囊與消渴丸相比崩解時限有所縮小,而水丸劑型在制劑生產(chǎn)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黏合劑(有利于制劑的成型),而膠囊劑是藥物半成品直接裝入膠囊中,因此藥物的崩解性能較好,可以掩蓋藥物的不良氣味。這是本產(chǎn)品進行劑型改進開發(fā)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消渴膠囊中試制劑工藝各個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技術參數(shù)的確定
(1)水提取工藝的研究。消渴膠囊的水提工藝參照消渴丸工藝,取葛根、地黃、玉米須、天花粉等四味,加水煎煮5小時,濾過,濾液濃縮適量。由于一次性水煎煮較大的加水量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加水量直接影響藥材的水提取膏量,有必要進行加水量的考察。取上述四種藥材處方十分之一量進行試驗研究,按照中國藥典要求項下檢查合格后投料。煎煮前對加水量和是否浸泡進行研究,加水量以常用的12倍、10倍、8倍比較,經(jīng)過實驗以12倍加水量較為適宜,出膏率較高。結果見表1
表1
在煎煮浸泡2小時充分濕潤藥材也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上述藥材加12倍水煎煮5小時,兩層絹布濾過,藥渣置離心機中收集藥渣吸附的藥液(4000轉/分),與濾液合并,水蒸汽夾層鍋濃縮至一定量,離心(14000轉/分左右,20分鐘),上清液繼續(xù)濃縮至相對密度1.35~1.40(60℃測)的浸膏,備用。(2)粉碎與混合、干燥、再粉碎。取按照中國藥典薦下檢查合格的處方量藥材黃芪、五味子、山藥等,置粉碎機中不加篩網(wǎng),打碎至適當顆粒,與上述水提取浸膏置攪拌機中混合,攤于不銹鋼方盤中置減壓干燥箱中干燥,溫度控制60℃以下,壓力0.08~0.095Mpa,至完全干燥,稱定重量,經(jīng)計算水提取平均出干膏率為11.23%,將上述藥材顆粒與浸膏混全物粉碎成細粉,過篩,經(jīng)計算出粉率在91%以上;處方中格列本脲用量非常低,一般的過篩混合不均勻,分散不均勻的影響藥物療效和質量,并可引起不良反應。因此應該采用配研的方法,另取處方量格列本脲研成細粉,與上述細粉配研后,再進行過篩混合,然后將藥物細粉采用膠囊灌裝機裝入膠囊中,經(jīng)過批量稱定檢查,確定膠囊內容物平均重量0.42g/粒。
三、制劑處方量的計算
原有消渴丸制劑處方出產(chǎn)品1200丸,相當于300g,服用劑量1.25~2.5g/次(約5~10丸/次);而消渴膠囊生產(chǎn)按照消渴丸處方出產(chǎn)品也是300g,說明二者工藝條件和參數(shù)基本相同,消渴膠囊規(guī)格為0.42g/粒,制劑處方按1000個制劑單位設計,經(jīng)折合膠囊服用劑量3~6粒/次。
四、討論
(1)經(jīng)過研究系統(tǒng)的藥學試驗研究資料,其制備工藝有所提高,水提取工藝確定以加12倍水煎煮出膏率較高,干燥溫度控制60℃以下,壓力0.08~0.95Mpa,粉碎出粉率91%以上。(2)因本品為膠囊劑,將中間體粉末混合均勻后直接填充膠囊,工藝較膠丸劑更加簡單。
參 考 文 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1041
[2]龔慕辛,季小梅,詹玉石等.消渴顆粒劑提取工藝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3: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