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現(xiàn)狀,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調(diào)研,列舉了五個大的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誤區(qū),并針對每種誤區(qū)進行層層分析,舉例,提出理性的科學的整改措施和意見。
【關(guān)鍵詞】英語學習誤區(qū);新課標
隨著社會生活信息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的日益加劇,外語,尤其是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至于成為教育部門和家庭教育的一個難題。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lǐng)域中運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很多的非英語國家,都把英語教育作為戰(zhàn)略性的任務,作為公民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擺在國家戰(zhàn)略的地位。中國也不例外,于2012年2月,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科科目的《新國家課程標準》,簡稱英語《新課標》?!缎抡n標》對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改變以往過分注重語法知識和詞匯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學生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diào)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英語語言的能力。并且,對英語詞匯量的要求有所提高。
一、誤區(qū)一:用漢化的英語代替標準的英語
英語的漢化問題是國人學習英語時一個相當突出的問題,可是,到現(xiàn)在,學生并不可知,甚至連一些英語教師也是認識模糊,一錯再錯,對學生的漢化英語造句,漢化英語作文沒有任何的批示意見。比如,英語課開始上課時,英語教師問候“Good morning,students.”然后學生們同聲回復“Good morning,teacher”,到目前為止,還有相當多的學校的英語課堂是以這樣的形式開始的,小學有,中學有,大學也有。Teacher,student等表示職業(yè)的名詞,和worker,doctor等一樣,不能運用于稱呼,在漢語中這樣運用也是很別扭的,我們很少說,你好教師,你好工人。最標準的用法應該是”Good morning,ladies and gentleman.”“Good morning,madam or sir”或者用”good morning,Miss or Mister 加上姓氏”。這是英語實用中最為常用和最為普遍的一個典型漢化實例,類似的漢化實例就不再過多贅述。
二、誤區(qū)二:認為教材與考試的脫節(jié),使學生求助于輔導班和學習資料
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一是迫于考試中英語所占的高分值,二是英語的敲門磚作用??梢哉f,學習英語帶有嚴重的功利性。這種不是出于愛好和興趣的學習,帶來的后果就是考試考什么就學什么,只注重對英語試題ABCD的答案選擇,而不去探究答案背后的知識,更不用說對英美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學的深入了。經(jīng)過調(diào)查,筆者了解到,從小學的英語教材,到初中,高中,大學的英語教材,選取材料的趣味性逐漸增強,所包含的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科技、經(jīng)濟、人文、風俗習慣等知識還是非常廣泛,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也能充分反映出以生為本,體現(xiàn)趣味性、信息性、可思性和前瞻性。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在選材后的語法和練習題似乎與課文的材料無關(guān)??梢哉f,考試的語法所涵蓋著比課文教材更難的語法,老師會著重講這些將來可能會考的語法知識,學生的筆記也是記錄老師的語法和例句講解,把教材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放在了一邊。這樣下去,學生在老師的要求下死記硬背課文,背得很熟練,而不用運用,用的時候就跑開了任何的課文,只查看老師的語法講解筆記。這種教與學的循環(huán),導致了大街小巷英語輔導班的泛濫成災,什么英語預科班,新概念班,語法班,音標班,四六級輔導班,口語班,英語考研輔導班等等應有盡有,書店里的英語學習材料、練習冊、習題集等也是琳瑯滿目,學生和家長難以選擇,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也越來越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也越來越重,到了疲以應對的地步。其實,教材是學習英語最好的載體,含有豐富的語言元素和地道的英美文化背景,可是,我們的授課教師和家長的功利心太強,只想著學生拿高分、如何對付ABCD的選擇,而忽視了教材本身的有價值信息。對于大學的學生而言,盡管英語課時基礎(chǔ)必修課,但是,學生學英語的目的就是通過國家的四六級英語考試,能多考個英語等級證書就萬事大吉了,為以后找工作多層技能競爭。這種過級的目的性學習,導致的直接結(jié)果就是,課堂上學生對學習教材沒有興趣,不下功夫,被動跟著老師講解,甚至曠課。到了課下,學生就買很多的關(guān)于四六級考試的書,如《四六級詞匯手冊》、《四六級真題講解》、《四六級模擬題》、《四六級聽力訓練》、《四六級閱讀突破》等等。其實,我們大學英語教材的選擇很多就是針對四六級考試的,課文的重點詞語、句子和練習都是為訓練四六級考試服務所設(shè)置的,閱讀課和聽說課的教材更是貼近四六級的各種考試題型。四六級考試前進行必要的一些模擬訓練是可取的,也是必要的,但是,這種舍本逐末的學習選擇帶來的只能是浪費資源,浪費精力,浪費時間。
三、誤區(qū)三:被動學習,以求速成
從各種輔導班的宣傳標語就可見一斑,比如“不不不法”意思是不用記單詞,不用學語法,不用大量習題戰(zhàn)術(shù)就能在短時間內(nèi)輕松突破英語關(guān)。大量的輔導班就是抓住了學生和家長的不想努力下功夫、只想速成的心理來賺錢的。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隨隨便便就成功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學成學好的愿望固然是好的,但是,方式和方法也必須科學和理性。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是一個民族經(jīng)過長期的生活和進化形成的精華,是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學生還是老老實實地一步一步地學習,端正態(tài)度,制定計劃,多記單詞,多進行大量的英語閱讀,平日里多聽聽英語歌曲等來全方位,多角度接觸英語,擁抱英語,進而喜歡上英語。把被動學習轉(zhuǎn)換為主動學習,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還有就是,通過學習,自然就對英美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風俗習慣有更深刻的了解,這種專業(yè)主義的激情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四、誤區(qū)四:過分迷信歐美人
好多的學校以擁有外教作為學校的閃光點來吸引學生和家長,學生也以聽過外教的課而自豪。很多大學的學生以沒有機會上外教的課而抱怨和遺憾。對于中國學生過多迷戀外教,迷信歐美人,認為在中國學英語,由中國的老師教英語沒有語境,是怎么也學不好的,到了真正的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學英語才有保障,這種看法在中國的學生和家長中都相當普遍。這是個心理障礙,這個障礙必須破除,才能破除對歐美的迷信。外教的教學方法是否使用于中國的國情和中國學生學習的情況真是不敢茍同,筆者對所熟悉的十幾所高校如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以及一些有外教的中學如鄭州外國語中學等的外教效果情況進行調(diào)查得知,外教所教的課程大多是英語口語,大概一周一次課或者兩周一次課?;蛘哂腥藭f,讓外教多上些課多好,這不就學生的口語就標準了,就提高快了,事實并不如此。首先,我們所學的英語,主要是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所學的英語文化主要是來自于英美文學和英美的文化,而世界上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很多,其中八大國家(英、愛、美、加、澳、新、南非、加勒比海諸國)中,各國有各國的方言,更何況新西蘭人、印度人、法國人等講的英語。并不是長著長鼻子、藍眼睛的人就能說好英語,他們懷著各種目的來到中國,不是為了幫助中國的學生來學習英語,也不是為了傳播英語文化,他們來中國也是謀生,有的是國際學院的外國留學生,很多的外教都沒有教語言學的資格,并不掌握語言教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發(fā)音也是各有千秋。我們不能指望從這樣的外教身上學到多少更純粹的英語和文化。其次,對于生在中國、長期接受傳統(tǒng)中國教育的學生來說,剛開始對外教很新鮮,但是,這種新鮮持續(xù)不會超過兩個星期,接著就會發(fā)現(xiàn),外國人的授課都是討論課,給你一個話題如:sports,movie,likes and dislikes,interesting things等讓中國的學生討論,然后找人回答討論,還有就是做些游戲,也就是在外國學校的課堂上常做的游戲,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并不適應,討論課也變成了用漢語的聊天課,這樣下去,不但沒學到多少英語,反而浪費了很多時間。用外教講英語的精讀和語法就更不可能了。我們對歐美人必須有個清醒的認識,比如,有個外國人做朋友是件快樂的事,有個外教來給我們死板的中國課堂添色加彩是件幸福的事,把他們看作生活中的小插曲,快樂地去學學就行了,別指望外教就能解決一切學習英語的難題。其實,過多去關(guān)注國外的英語語境,不如關(guān)注身邊的語境,比如,去銀行取錢,ATM機器上有雙語提示;去商場,有雙語標注的產(chǎn)品;可以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英語包圍著,從廣告牌到醫(yī)院的小提示都有英文標注,眼睛見到的,心里想到的,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都沒有走出英語的視線,這就是語境,時時處處都有機會學習英語的語境,中國的學生用心及學問,無需找過多借口,也不需等到到了英美國家才能學好英語。
五、誤區(qū)五:忽視養(yǎng)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從《新課標》到《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在小、中、大各學校的考試中,閱讀理解所占的分值越來越高,就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而言,閱讀占到了35%的分值。那么,中國的學生是個什么樣的閱讀習慣呢?首先,早讀也是閱讀的一部分。根據(jù)本人十幾年的教學觀察,早讀期間,學生有的手托下巴讀書,有的閉目搖頭狀的讀書,有的用手指點著書本讀書等等,有的學生讀了一早上的書不知道都讀了什么,他們只是用嘴巴讀書,而沒有讓大腦的思維也參與進去,更不用說思考書上寫的有什么深刻的東西了。其次,學生沒有養(yǎng)成快速閱讀的習慣。中國老師的講解太詳細,以至于把每篇的英文都當做佳作典范,當做精讀課文來講解,學生考試時是需要有快速閱讀能力的。中國的學生已經(jīng)很習慣用手指點著單詞和句子閱讀,習慣于口里讀著英語腦子里想著漢語,習慣于沒有記清楚的地方回讀,這樣無疑會減慢閱讀的速度,也達不到快速獲取知識信息的效果。建議大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早晨養(yǎng)成早讀的習慣,大聲朗讀經(jīng)典名篇和語句,速度逐漸加快,達到背誦的程度,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形成語感,在使用時能夠脫口而出。另外,在閱讀長篇文學作品或者閱讀理解試題時,不要點讀和回讀。用眼睛快速掃描所讀資料,掌握第一手的信息,這是第一遍,在閱讀的過程中也不要把英文都無形中用大腦翻譯成漢語,這又是影響閱讀速度的障礙。閱讀的英語,爭取在大腦中顯示的也是英語,因為后面的習題也是用英語的形式出現(xiàn)的,我們必須保留英語原始的表達和句子,所以閱讀時不要先把文章翻譯成漢語,然后,把習題的答案大腦中形成的是漢語,還需要再翻譯成英語,這樣閱讀的速度什么時候都無法提高。第二遍,帶著需要的信息進行快速閱讀查找,直到找到我所要的詞或者句子,再進行詳細閱讀那幾句,分析出答案就可以了。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起碼,讀一兩篇文章就能養(yǎng)成好習慣或者就能改掉以往不良的閱讀習慣是不現(xiàn)實的,學生需要自制,強迫自己擯棄以前不注意的壞習慣,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意識,多進行閱讀訓練,必要時,可以借助于閱讀加速器。閱讀加速器是一個能糾正不良閱讀習慣的好的工具,通過加速器的特殊訓練,一個月或者三個月后,閱讀的狀況就能得到顯著提高。
參 考 文 獻
[1]Margaret Alptekin,楊平譯.非英語國家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問題[J].國外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1995(1)
[2]胡文沖.英語教與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3]陳舒.文化與外語教學的關(guān)系[J].國外外語教學.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