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有“三樂”
在具有3000多年歷史,古為安徽三大古鎮(zhèn)之一的巢湖市居巢區(qū)柘皋鎮(zhèn),有一百歲壽星,名叫甘家珍。
甘家珍1908年11月8日出生于安徽省巢縣,20歲時出嫁到柘皋鎮(zhèn)西街與開糖坊的小業(yè)主童園泰結婚,小兩口過著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恩愛生活。解放后,童園泰積極響應人民政府對私營企業(yè)實行“一化三改造”的號召,私營小商業(yè)實行合作化,參加了柘皋鎮(zhèn)南貨商店,成為企業(yè)職工。至1963年童園泰因病去世,甘家珍一直享受柘皋鎮(zhèn)南貨商店給予的職工遺屬生活補貼,從這時開始就被小女兒童祖芳、小女婿錢耕斌接去,跟他們在一起生活。
甘家珍一生生育有三男三女,現(xiàn)健在有五人,長子童祖德已有76歲,兒孫輩已達五代,共有53人。
春節(jié)期間,我們陪同居巢區(qū)委、區(qū)政府和區(qū)老齡委的負責同志對百歲老人進行慰問時,訪問了甘家珍老壽星。老人十分好客,連聲要我們喝茶、吃糕點。問到老人為什么健康長壽時,老人風趣地笑著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我已活超額了,不知不覺一晃我就活了一百歲,想不到從大清到民國,到新中國成立,現(xiàn)在活到新社會過上了幸福好日子。要問我怎樣才能長壽,我講不出道道,我一生就這么平平淡淡過日子,過過來了?!?/p>
在一旁的小女兒童祖芳說,老人健康長壽是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她知足常樂,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從不放在心上。日常的特點就是生活有規(guī)律,早睡早起,愛勞動、講衛(wèi)生,一天到晚閑不住,掃掃抹抹,揀菜剝豆子。飲食上以清淡為主,正常吃素食,每天早晨吃一個煮雞蛋,吃泡飯,中、晚餐都吃一碗米飯,不吃重油葷,不吃肥肉,不吃油炸點心。
老人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她說她生活上有“三樂”:一是每日要喝清茶一杯;二是每天中、晚餐都要喝白酒一二兩,菜不講究,幾粒黃豆,一兩瓣咸鴨蛋就可作下酒菜;三是每天下午要同鄰居老姐妹們打幾圈小麻將,一遇到自摸開和,老人就高興得不得了。
老人與四鄰關系好,為人謙和,很少與人發(fā)生紅臉的事。陪同一道訪問老壽星的鎮(zhèn)老齡委金主任插話說:“這位老人之所以能長壽,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她家庭和諧,兒孫輩孝順,小女兒、小女婿都對老人無微不至地照顧,做到冬不冷、夏不熱。尤其小女婿,還經(jīng)常為老岳母洗腳。其他兄妹則經(jīng)常來看望老人。由老壽星一手帶大在外工作的孫子和外孫,與老人感情更是深厚,不僅是經(jīng)?;剜l(xiāng)來看望老人,還要給老壽星一些零錢花,特別是買些好酒、春茶讓老壽星享用?!保ㄍ醯屡啵?/p>
百歲老太 梳不離手
今年108歲的黃沒芬大媽平時有個習慣,就是梳不離身。每天都要用木梳子梳頭發(fā),一天好幾次。本來她的頭發(fā)全白了,由于常用梳子梳頭,竟然長出了黑發(fā)。談到梳頭的健身之道,老人說:唐代大醫(yī)學家孫思邈的養(yǎng)生“五宜”中,就有“發(fā)宜長梳”的經(jīng)驗之談。人體許多經(jīng)絡匯總于大腦,常用梳子梳頭,可活絡筋骨,疏通血脈。黃沒芬現(xiàn)住上海浦東新區(qū)。她是個莊稼人,春種秋收樣樣挑得起,練得了一身好身骨。九十歲時還能種絲瓜,一干就是兩三小時,從不喊累。黃沒芬的飲食也很特別,每餐都喝一碗粥,粥的品種也非常多,皮蛋粥、蔥油粥、小排粥、八寶粥、紅棗粥、百合粥、綠豆粥十來種,輪番吃。她說:老了腸胃功能不如年輕人,粥好吸收,特別滋養(yǎng)。
老人不喜歡孤獨,喜歡與大伙兒在一起說笑聊天。每天一定拿出時間與家人、鄰居說說笑笑,這也使得老人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