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職業(yè)學校三相異步電動機繞組課程為例,控討了職業(yè)學校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對重點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 三相異步電動機繞組 課程 教學思路
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學好一技之長,以適應社會的激烈競爭,滿足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那么學生怎樣才能學到一技之長呢?筆者認為,除了學生在學校多參加實驗、實習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思路的改革。
我們知道,實踐經驗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去實踐,而大量的經驗就是間接經驗,要走出所謂“學理論無用,唯實踐”的認識誤區(qū)。間接經驗就是前輩或先人甚至是同輩的經驗總結,確切地說是社會智慧的結晶,它主要來自于書本。這樣就給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教師怎樣上好每一節(jié)課?學生如何通過課堂學習,得到實踐經驗,掌握一技之長呢?
目前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素質不容樂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教材五花八門。面對這些問題,如果技工學校老師能在教學上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提高自己的素質,備好每一節(jié)課,以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深入淺出,用生動活潑的講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就必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做到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通過理解推理,舉一反三;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付諸實踐;讓學生在知識理解的基礎上能夠靈活應用,拓寬思路。在此筆者以三相異步電動機繞組課程的教學思路為例作如下探討。
一、明確教學重點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電機與變壓器(第三版)》教材第五章“三相異步電動機繞組”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三相異步電動機繞組的修復技術。本章是全書的重點內容,安排課時為三周共18節(jié)。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本章教學的重點內容應是三相異步電動機定子繞組的接線方法及嵌線工藝,難點內容應是三相多速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與接線方法。
定子繞組是三相異步電動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電動機產生旋轉磁場、實現能量轉換的關鍵部件,也是最容易受到損傷或燒毀的部件。對定子繞組的維修就是恢復性大修,具體地說就是更換新的繞組。因此,三相異步電動機繞組的維修操作是本章的教學重點。
教師用一節(jié)課時間介紹繞組的基本術語(用一臺解體的定子及舊線圈在講臺上展示),如:線圈、線圈組、繞組、極距T、線圈節(jié)距Y、機械角度和電角度、每極每相槽數、極相組的含義。為了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重修繞組的工藝技術及其核心內容,教師首先要學會各種定子繞組的嵌線工藝,學會同一繞組的不同畫法,參考其他有關書籍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擴大知識范圍,提高教學能力。
二、重點教學內容
1.繞組展開圖的畫法
(1)數字表示槽號,長方形格表示線圈展開形狀的鐵芯,鐵芯外周為所繞線圈的內圈。
(2)每6個槽為一個極的鐵芯,共4個極。
(3)每極分三相,A、B、C或U、V、W表示,每個極占有180°電角度,每相60°,稱60°連續(xù)相帶。
(4)圖中N、S表示南、北磁極,箭頭表示磁極是旋轉的,不是固定的。
(5)因為線圈是單層繞組,即每個槽只放線圈的一條邊,而一個線圈有兩條邊,所以24個槽放12個線圈。繞組分為三相,每相為4個線圈,一個線圈即為一個極相組。我國一般用顯極式接法,所以多少極的電動機每相就有多少個極相組,一個線圈也叫極相組,而國外多采用庶極法。
(6)修理繞組時一般是一個極相組分別單獨繞制。電動機共有24個頭尾。
(7)根據以上法則,學生針對不同極數,不同繞組形式,如同心式、交叉式等,畫出繞組展開圖。
例:繪制繞組展開圖,數據:24槽、單層鏈式繞組、4極。
如何將新繞制的線圈正確無誤地嵌放到槽內,是衡量學生動手能力強弱的體現。為此,我們用“口訣”的形式配合學習嵌線方法這一重要教學課題,介紹三種方法。
第一種,跳接法。口訣是:頭頭、尾尾……實際上要遵循圖中箭頭方向的走向來連接。假設三相電流均為正,將各相極相組按箭頭方向串聯即可。跳接法就是因為繞組線圈接U相從第1組開始,而接V相從第3組開始,中間跳過了第2組,而W相從第5組開始跳過了第4組……故此得名,學生容易記憶。
跳接法的優(yōu)點是,因為三相互差120°,所以三相接法一樣(頭頭、尾尾)。在嵌線時極相組的頭尾判別:確定某一極相組某一方向的一端為頭,那么所有極相組的同一方向出線端均為頭,其余為尾。在嵌線時,所有頭或尾從所有線圈組的外圈或內圈列出,這樣便于識別頭尾。因為漆包線的顏色是一樣的,上面并未標明號碼,因此所有頭尾引出端要順序抽出。例如所有極相組的外圈列出端為頭,那么內圈列出端均為尾。所有頭尾可以同時全部對調。4極電動機繞組共12個頭、12個尾,三相連接好以后出線為三個頭、三個尾。因為上述實物無標號,所以跳接法容易出現錯接現象。
第二種,2、5倒相法。因為以前三相繞組頭尾文字符號用D1、D2、D3表示,U1、V1、W1用D4、D5、D6表示,U2、V2、W2即V1、V2用D2、D5表示。接線時三相依次為D1、D2、D3而無須跳過一個極相組。但最后接線完畢后,D2、D5必須對調,即D2變D5,D5變D2。此種接線法規(guī)律性強,便于操作,而且電動機制造廠也大多采用此種方法。
第三種,純箭頭法。每相繞組所屬的極相組只需依照箭頭的方向就可以任意連接。當然為了使三相繞組六個出線頭比較集中,而且離接線盒較近,節(jié)省引出線,或者為了接線的方便而采用此法。因為此種接法規(guī)律性較差,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錯。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采用此法的授課是為了使學生理解接線方法的靈活性。如果要判斷某圖接線是否正確,用此方法作為標準那是再好不過了,用此方法也可以使學生對各種接線法正確區(qū)分的判斷能力得到加強。
實踐證明,只要按照上述三種方法的任一種接線都是切實可行的。接線的結果都是三相互差120°,都能產生圖形旋轉磁場。掌握上述接線方法可以為學好各種電動機(包括發(fā)電機)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自學和動手能力將大大加強。
三、結語
學生掌握了三相繞組的嵌線與接線方法后,如能進行電動機繞組重繞的實習,親自動手,效果會更好。職業(yè)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探討、不斷學習,讓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切實能學以致用。
(作者單位:贛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