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清代時期的居民,在六月初六這天翻箱倒柜,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曬。因此,人們把這一天叫“曬衣節(jié)”或“曬伏”。
小時候,母親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六月六里的忙忙碌碌。如果這一天是晴天,母親定是一大早就要起身的。全家老小用的衣物、被褥,大箱、小箱的,騰騰挪挪晾曬出來,占滿整個小院,景象還挺壯觀。午餐后,母親不顧烈日當(dāng)頭,還要翻動一下所曬之物。在太陽下山,倦鳥回家之前,母親再次將全部衣物摸索一遍、疊放整齊,把大大小小的箱子搬回家中。
曬衣物真得需要一些耐性和體力的,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母親卻不知疲倦,不厭其煩,年復(fù)一年,收藏著太陽的味道和生活的記憶。
不知不覺地像母親一樣,我也喜歡太陽的味道。太陽的味道,陪伴我一年年的長高,漸漸地懂事。不知不覺地,像母親收藏太陽的味道一樣,我收藏著母親的勤勞智慧、心靈手巧,收藏著母愛的溫暖與無私!
家里的被褥是傳統(tǒng)方法縫制的。那是母親“針兒短、線兒長”親手做成的。
每次,母親先將被里、被絮、被面一層一層地按順序鋪疊整齊,接著沿四方折邊,再穿針引線、戴上頂針、彎腰駝背地絎縫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勞累的過程,但母親一直很樂觀地對待,自有一種解乏的方法——邊縫邊唱。一床被子,最快也要半個小時才能縫好。這時,會是母親專場演出的時間?!队成郊t》、《九九艷陽天》、《世上哪有樹纏藤》都是母親的保留節(jié)目,《喀秋莎》、《紅梅花兒開》等外國歌曲,讓我自小耳熟能詳。
一年四季,母親一床又一床地縫制被子,我也一首又一首地聽會了母親唱過的歌。雖不太懂歌詞的涵義,常常睡意闌珊的我擁著被子,擁著太陽的味道,慢慢入夢……
一個夏夜,院落里同住的人們已在各家的涼床上安靜地休憩。我因聽了鄰家大爺說的聊齋故事,雙手托腮久久不能入睡。此時,母親還在屋檐的燈下忙碌,拆洗姐姐的棉衣。小小的我,這時并不懂得體味母親的辛勞,還擔(dān)心姐姐來年的冬天沒有了棉衣,“姐,媽媽把你的棉衣拆掉了。冬天那么冷,你怎么出門喲!”我幼稚的操心簡直令人啼笑皆非。母親操持始終沒有停歇。在夏天把棉衣拆掉、洗凈,于秋日裁量、縫制,任憑冬季天寒地凍,我們?nèi)乙廊粫嘏绱骸?/p>
在物質(zhì)匱乏、家境清貧的時日里,母親對自己的衣著服飾很是克勤克儉。唯一一件質(zhì)地好點(diǎn)兒的衣服,平時也舍不得穿的,總留著出遠(yuǎn)門時穿。記得,母親第一次領(lǐng)著我到山城來時,她齊耳卷發(fā),一襲藍(lán)底細(xì)條白紋的旗袍,一雙橄欖跟的繡花布鞋,襯托出了母親嬌小清秀、溫婉別致的氣質(zhì)。不再年輕但面目平和的母親,在眾人眼里,仿佛是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
那年,我就要到師范學(xué)校讀書了。母親很欣慰,她的小女兒將來能成為國家干部。暑假里,母親除了工作,就是為我設(shè)計、縫制衣裙。一件是白色棉綢鑲嵌紅色蝴蝶的蝙蝠衫套裙,一件是全棉大格子連體工裝裙。穿著量身打造的服裝,我很開心地去了北京拜師學(xué)藝、長城留影!開學(xué)時,我穿著新穎舒適的衣裙,吸引了班級里好多女生的眼球,還追隨到我家,要認(rèn)母親做干媽。這件事,讓我神氣極了!
在我離家到佛子嶺酒廠(現(xiàn)為迎駕集團(tuán))工作的時候,母親常來看望我。不是送來夏天的涼席、就是送來御寒的毛衣。聽母親的好友蔡阿姨說,母親在家常常一邊念叨一邊哭泣。小女兒沒有留在自己的身邊,母親確實(shí)有些不舍。她總是想方設(shè)法慰勞我。每次,母親的到來就像過節(jié)一樣,海帶燒排骨、紅燒仔鴨、揚(yáng)州獅子頭……下了班,一群年輕的同事笑笑呵呵地跟著我。這時,我的宿舍如久別的家一樣溫暖、歡騰起來。母親不僅能帶來她的精心特制,還能帶來和諧共享的歡樂時光。母親每次來還要為我清洗、晾曬衣被。在淠河的滾水壩邊,廠里的老師傅說過的話,我記憶猶新:孩子,要好好孝順你的母親!
天下的父母,誰不想兒孫膝前承歡、安享天倫呢?可我的母親確實(shí)是:人的眼淚往下流,上輩對子女無要求!
曾經(jīng),我想調(diào)回到母親身邊工作。母親卻打消我的念頭,說:只有大病害死人,沒有活兒累死人。只要好好工作,在哪兒都一樣。
那時,全縣的播音員、主持人選拔賽報名在即,而我猶豫不決。母親的建議是:報名試試吧!把比賽看成是一次學(xué)習(xí)的機(jī)會,鍛煉鍛煉自己。無論結(jié)果如何,只要你經(jīng)歷過、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收獲!母親的鼓勵,像太陽的味道,健康、溫暖。沒有負(fù)擔(dān)、沒有壓力的我來到縣城參加了比賽。從初賽、復(fù)賽、決賽到場外觀眾評分,我以四輪遙遙領(lǐng)先的優(yōu)勢取得成功,并踏上人生中一個新的里程碑,成為霍山縣廣播電視臺第一代節(jié)目主持人。
正是在母親的鼓勵中,我很順利的一路走來。直到今天,我仍在這座如江南女子般秀麗的山城中,勤奮、踏實(shí)地工作,安詳、充實(shí)地生活。
母親是南方人,不到20歲就嫁給了父親,一生養(yǎng)育了5個兒女。母親含辛茹苦的全部將兒女們養(yǎng)育成人并成家立業(yè)。之后,日子稍稍清閑,母親又不慎患上風(fēng)濕病,四處求醫(yī)問藥,卻沒有良方。直至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在病痛的煎熬中,母親頑強(qiáng)地度過了人生最后的16年。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感謝母親!給了我至高無上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