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香茗,一本好書,斜倚著紅木圈椅。不知是茶香、書香,還是幽幽的紅木香,定格了一幅寧靜祥和的畫面,也沉淀了一份唯美愉悅的心境。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懷古情結,而這份情結在紅木家具的淡雅優(yōu)美中得到了完美詮釋。
“吾國家具事業(yè),發(fā)于周秦,備于唐宋,盛于明清?!睆纳讨苤寥龂南装?、踏等短形家具,到明朝紅木家具的“橫空出世”,中華上下幾千年文明史,以古典家具為載體,穿越時空,傳承世代而生生不息。紅木家具自然成為其中佼佼者。這個先祖遺留下來的傳統(tǒng)精髓,在古代只有達官貴人、貴族名胄才能使用。無疑,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紅木家具是一部立體的歷史,中國人不但能直觀地看到優(yōu)質的用料、考究的做工、精美的雕刻,更能感受到中華文化儒、釋、道思想的交融,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的積淀。紅木家具以其質地堅硬、色澤幽雅、肌理華美的自然之美,以穩(wěn)重大氣、簡潔流暢的態(tài)勢之美,以圈椅、牙板、馬蹄腳等寓意生動的造型之美充分表現(xiàn)出造物與自然之物的和諧。
一木一器,一器一形。每一根直線和曲線,以及每一個由線構成的面,配合呼應形成的空間分割,都是恰到好處的,使人產(chǎn)生一種穩(wěn)重中有變化,嚴謹中帶靈活的美感。雕刻、榫卯、鑲嵌、曲線,然后蒸煮、拋光、打蠟,歷史的韻味深深嵌入這一刀一鋸一刨間,雅致而靈動,渾然若天成。
乃至后來,德國學者 G·Ecke在《中國花梨木家具圖考》中總結出加工紅木家具的三條基本法則:非絕對必要不用木銷釘;在能避免處盡可能不用膠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鏇制。即不用任何鐵釘和膠粘劑。儼然,這是采用了中國家具制造的傳統(tǒng)工藝而來。
“富貴而不俗,華麗而不濫,端莊而不呆。”這是紅木家具所傳達的美感享受。在許多精美奢華的擺設中,低調古樸的紅木,卻總能給人無法代替的原始自然美。它不似歐式家具般富麗堂皇,亦不如現(xiàn)代家具般追逐時尚新潮,然在歲月的流逝中它卻風華依舊,橫亙在歷史潮流中而安之若素,雖無華裳美服簇擁,卻在古樸簡約中流淌高貴,又于高貴中滲透典雅。無怪世人稱之為人文家具、藝術家具。
海巖說,紅木家具中的那種簡淡清雅、不事張揚的絢美,是打動他的原因。這或許是年入不惑的中流砥柱們繾綣于心底的最深情的感觸,在閱歷與年齡的遞增中,個人的審美口味又慢慢地向自己的本土文化靠攏,這就是根,依賴于對中國古代文化潛移默化的感受和了解,時刻在血液里流動潛藏,總有一天會涌動擴展,尋求外在的融合。而紅木家具就是這個融匯點。
大凡喜歡古式紅木家具的人,都安寧祥和。比如,當你斜躺在紫檀椅的靠墊上,紫檀木的自然氣息,必會讓你感覺舒適。又或者,邀朋約友,品茗闊論,紅木虛懷若谷的底蘊,加之溫潤如玉的性情,也會讓主人的氣宇軒昂增色不少。
紅木家具是有生命的,帶著歷史的滄桑痕跡和典雅氣度,安然躺在那里,等待著緣分的百般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