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是人類最古老的生存技藝之一。這門技藝究竟起源于何地、何時已無從可考。但有一點明確無誤的,垂釣這種生活方式存在于地球的各個角落。垂釣在中國的歷史同樣悠久,考古學家在“河姆渡”文化遺址發(fā)現了有關史前捕釣工具的實物,其中就包括了經人工打磨的獸骨“鉤狀”物件,從而將可考的中國垂釣史上溯到了5000年前的史前社會。
在有關釣魚的文獻記載中,最為傳奇的一起“垂釣”事件,莫過于發(fā)生在周朝的“姜太公直鉤法釣魚”經歷。這起事件的發(fā)生,使釣魚這種極為個人化的娛樂行為首次與政治掛上了鉤。垂釣不僅能獲得博弈的樂趣,而且也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修行。正是垂釣的獨特功效與魅力,使之代代相傳,不斷精深,迷者如云。據中國釣魚協(xié)會統(tǒng)計,全國的釣魚愛好者目前約有9000萬之眾,各地的釣魚協(xié)會、釣魚俱樂部已無法統(tǒng)計。
南通濱江臨海,境內河網密布,擁有豐富的江、海、河、湖泊及漁業(yè)資源,歷史上就有垂釣天堂的美譽。近年來,南通優(yōu)越的野釣環(huán)境已引起了國內釣迷的關注,前來南通的釣客與日俱增,南通由此也成為國內釣客理想的“垂釣”目的地。日前,一份由南通一江秋垂釣俱樂部提出的“打造濠河垂釣公園”的建議,已引起張國華市長和有關部門的關注。由此,南通打造“中國的垂釣之城”、發(fā)展“垂釣經濟”的設想開始浮出水面。上月中旬,在國內釣迷中最具影響力的“四海釣魚”頻道專程派出記者對南通得天獨厚的垂釣環(huán)境以及競技水平高超的南通釣迷群體做了專題報道。報道播出后,在國內的釣迷們中引起了轟動,有眾多釣迷還專程來通與南通的釣迷以釣會友。
地利:天然釣場眾多 漁業(yè)資源豐富
雖然天陰雨密不是個釣魚的好時節(jié),但開沙島長三角垂釣中心早已是釣客滿座,10多枝釣竿已在廣闊的江面上揮舞。僅半個小時,這群釣客就已收獲了7條野生的江魚,其中一條2斤多重的鳊魚實在讓人眼饞。經打聽,這群釣客是由金壇漁人碼頭釣魚俱樂部組團而來的。該俱樂部經理于星稱:“早就聽說這個釣場好,百聞不如一見。今天總算相信了,不愧為‘長江第一釣場’。稍后,我們還將有大批會員到此一釣?!睋撝行慕浝硗鹾票榻B,這片水域正是開沙島上惟一的回水區(qū),水面面積約300多畝,由于水流緩、加上平靜無浪,是長江魚類天然的繁殖地,各種魚類都有。原先,準備在此搞個養(yǎng)殖和江鮮餐飲相結合的項目,后來前來釣魚的客人多了,就順勢搞起了垂釣中心。沒想到生意這么紅火。
據市水產專家介紹,南通是集江、海、河鮮于一體的城市。在淡水魚資源方面幾乎涵蓋了中國所有的淡水魚品種;長江南通段更是匯集了長江所有回游性和原生性種類。而呂四漁場更是我市四大海洋漁場之一。就魚類資源方面南通在國內占有絕對優(yōu)勢。
據南通一江秋垂釣俱樂部經理肖杰介紹,近年來,國內刮起了江釣、海釣之風。南通是國內為數甚少的同時擁有江、海釣場的城市,發(fā)展江、海釣場前程廣闊。今年春天,他率10多名會員前往呂四一帶開辟海釣釣場。曾在啟東市茅家港一帶釣到多條20多斤重的 魚以及多種珍稀魚類。南通發(fā)展海釣釣場是完全可行的。此外,南通水網密布,原生態(tài)河道眾多,只要對其中部分河道稍加修復和保護性開發(fā)就可成為天然的釣場。如果對南通的江、海、河、湖釣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并于一體的話,“中國垂釣之城”就非南通莫屬了。
人和:垂釣隊伍日益壯大 競技水平日益提升
釣魚愛好者數量的多寡和競技水平的高低是決定了垂釣經濟能否得到發(fā)展的前提條件。近年來,南通釣迷隊伍不斷壯大,競技水平也突飛猛進。僅去年至今,南通垂釣高手就已先后獲得6項全國釣魚比賽的個人冠軍頭銜。南通一江秋垂釣俱樂部經理肖杰更是憑借其在分站賽的優(yōu)異積分,一舉入圍了中國釣魚比賽最高獎——“銅?!北烎~冠軍電視擂臺賽總決賽。參賽的30名選手均為當今國內最頂尖的高手。他也是我省第二個躋身此項大賽的釣手。
肖杰在南通釣迷中極富傳奇色彩。他出身于福建省武夷山,在當地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原本并不喜愛釣魚,在一次事業(yè)的低谷期,偶見一名釣魚高手的驚世表演而迷上了釣魚,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為提高釣技,他專程前往山東拜國家一級釣魚大師化紹新為師。傳奇的是,2005年7月他首次來南通探親,竟被濠河的氣勢和魅力所震撼,當即決定移居南通。當年9月,他就將福建產業(yè)全部移手,成為一名南通新市民。來通后,他以釣會友,熱衷于與釣友交流切磋,不久就成為我市釣魚界的領軍人物。在釣友的鼓動下,2009年4月成市了市區(qū)第一個民間釣魚俱樂部——南通市一江秋垂釣俱樂部。短短的幾年中,會員由成立之初的50多名發(fā)展到今天的420多名。俱樂部的成立,不僅為我市釣魚愛好者提供了釣技交流、培訓平臺,而且也為南通競技釣魚水平的提高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我市各地也紛紛依托水面資源開設了垂釣中心或垂釣俱樂部。
據肖杰介紹,南通一江秋垂釣俱樂部目前已形成休閑釣、海釣和競技釣三大分支。其中,競技釣是發(fā)展最快的分支。通過專業(yè)培訓、傳幫帶和參加高水平的比賽,涌現出了一批技術強、實戰(zhàn)經驗豐富的高水平選手。該俱樂部已形成由30人組成的競技團隊,并每年組隊參加國內和周邊省市的主要賽事。俱樂部成立以來已先后獲得70多項冠軍,其中國家級比賽冠軍6項。
隨著近年來釣魚熱的興起,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其中。截至目前,全市釣魚愛好者保守的估計在10萬人左右。龐大的釣迷群體為發(fā)展“經濟”提供了強大的基礎。
天時:綠色經濟已成主流 生態(tài)產業(yè)亟需拓展
南通已將打造長三角北翼中心城市、技術創(chuàng)新型城市和生態(tài)型宜居城市作為未來發(fā)展的目標。其中的核心就是大力發(fā)展綠色經濟。發(fā)展“垂釣經濟”不僅可以拓展綠色經濟的范疇,而且還可以在很大地程度上推動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
肖杰稱,釣魚既是運動也是旅游。從經濟學上分析,垂釣產業(yè)鏈的上端是漁具、餌料、各類輔助設備等;中端是各類競技比賽、漁具市場、釣魚培訓、俱樂部經營;下端是魚類養(yǎng)殖、釣場經營、餐飲、住宿、娛樂等。以他為例,每次參加全國比賽的用時通常在5至7天,人均消費均在7000元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用在交通、住宿、餐飲和觀光上的。如果南通能打造成國內重要的垂釣目的地的話,一名外來的釣客能夠在此停留3天的話,那么他的消費至少在2000元左右。這對南通的旅游業(yè)帶動作用將是直接的。因為釣迷除了釣魚外,也會像其他游客一樣到處走、到處看的。
多年來,南通的旅游資源就限于“一山”、“一水”,靠什么守住客人一直是南通旅游業(yè)面臨的一大難題。利用我們的江、海、河豐富的垂釣資源吸引更多的釣客來此垂釣也許是個可行的“留客”辦法。然而南通打造“中國垂釣之城”的突破口又在哪兒呢?
釣魚界人士認為,作為國家5A級景區(qū)是濠河打造“垂釣之城”的最佳突破口。濠河擁有作為天然釣場的所有條件,且優(yōu)勢得天獨厚,其水位較深、水面寬闊、水質較佳、魚種俱全、生態(tài)保護良好,且風景優(yōu)美。濠河可以為所有釣法提供施展的舞臺。因此建立“濠河垂釣主題公園”是完全可行的。目前,濠河已經成為面向公眾的開放式釣場,只要對其定期增值放流魚苗,保持好魚類多樣性,加強日常管護就可能成為極佳的垂釣主題公園;同時,定期在此舉辦全國性的釣魚大賽,通過廣邀國內外垂釣高手來通比賽和專業(yè)媒體的宣傳,以增加南通在垂釣方面的知名度。與此同時,各地積極開發(fā)沿江、沿海和內河的垂釣資源,結合生態(tài)創(chuàng)建、縣鄉(xiāng)村河道整治、江海水利工程建設和沿江、沿海開發(fā)建設,在大洋口、小洋口和呂四等沿海區(qū)域打造海釣區(qū);在長江沿線打造江釣區(qū);在如東、海安等閘口處打造野釣區(qū);在南通水庫(規(guī)劃建設中)打造庫釣區(qū);在南通濕地(規(guī)劃建設中)建設國家級競技垂釣區(qū)。通過各地因地制宜合力開發(fā),使我市成為集海釣、江釣、野釣和競技釣于一地的綜合型釣場,并最終形成垂釣產業(yè)鏈。
有識之士指出,發(fā)展垂釣產業(yè)不僅可擴大我市知名度,而且還能拉動旅游業(yè)乃至整個第三產業(yè)。雖然我市垂釣資源豐富,但要發(fā)展垂釣業(yè)也面臨著諸多難題。首先是沿江、沿海、內河的野生魚類資源均已枯竭,許多珍稀魚種已經絕跡;其次是資源分布散,相互間距離遠;第三是垂釣基地建設的投入大、周期長,且見效慢;第四,與之配套的餐飲、住宿、海上交通等接待能力弱;第五,電捕、偷捕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其中,最為關鍵的還是野生魚類資源的保護工作目前仍無進展。如果野生魚類資源得不到明顯的恢復,那么發(fā)展垂釣產業(yè)就變得毫無意義了。因此,加大漁業(yè)資源的保護力度已成為我市當務之急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