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西歐平原的暮色遲遲不愿讓位給黑夜。幾個模仿“披頭士樂隊”的年輕人在比利時西弗蘭德斯省首府布魯日的市場廣場上支起舞臺,演唱那首著名的《昨天》。被城旗、省旗和國旗包圍的廣場中心,居民們聚集在一起,隨著音樂悠揚的旋律搖擺。兩個年輕的戀人坐在當年在“金馬刺之戰(zhàn)”中抗擊法軍英雄的塑像下久久地親吻。那個標志性的貝爾福鐘樓在漸黑的夜色下亮起了燈盞,布魯日的夜晚就要開始。
如果在這個時候登上貝爾福鐘樓,會看到布魯日有幾百年歷史的老房子窗戶里亮起柔和的燈光。古城在這個時刻愈發(fā)顯示出寧靜安詳,像個老婦人在回想年輕時美麗的容顏。只有鐘樓窗臺上標注著歐洲各大城市方向與距離的箭頭提醒人們,這里也曾經(jīng)是西歐貿易的中心。
距離英吉利海峽16公里、距離布魯塞爾100公里,這就是布魯日,一個在運河、風車、城垛、森林和白天鵝環(huán)繞下的舊日貿易中心。
“北方威尼斯”的興起
關于這座城市的起源,當?shù)厝肆鱾髦@樣一個故事。據(jù)說,布魯日最早的居民是一只熊。公元862年,弗蘭德斯伯爵鮑德溫一世在法國桑切斯的一處修道院中綁架了法國國王“禿頭查爾斯”的女兒朱迪絲。鮑德溫和朱迪絲隨后墜入愛河,結成連理?!岸d頭查爾斯”不愿意承認鮑德溫是自己的女婿,但鮑德溫得到教皇的支持,法國國王只好將鮑德溫發(fā)配到弗蘭德斯,也就是當時法國最北部的領土。
當鮑德溫和妻子來到弗蘭德斯時,選擇在現(xiàn)在布魯日所在的地方定居。當時,這里還是一片森林。鮑德溫沒有看到任何活著的生物。當他準備放棄、接受這是一片不毛之地的現(xiàn)實時,一頭兇猛的熊從森林里沖向鮑德溫的妻子。鮑德溫為救愛妻用長矛殺死了熊,在熊的領地建立了最初的布魯日。鮑德溫一世的塑像至今矗立在老港口入口處,守護著布魯日城市的安寧。
雖然試圖攻擊最初的定居者,但在設計布魯日城徽時,人們沒有忘記這只熊。城徽的主體部分就是一只佩戴王冠的熊張開雙手攻擊的形象?,F(xiàn)在,這頭熊就在布魯日的每個角落張開雙臂迎接人們的到來。
事實上,弗蘭德斯地方早在公元4世紀就由法蘭克人占據(jù)。伯爵鮑德溫一世在9世紀時鞏固了布魯日城防,抵抗間或從海上襲來的維京海盜,成為布魯日真正意義上第一個主人。
正是在鮑德溫一世治下,布魯日成為北海最大的海港,是大航海時代西歐數(shù)個貿易和權力中心之一,號稱“北方威尼斯”。
12世紀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疏通了布魯日通往北海的河道。商人們隨后穿梭在通往大海的運河中,讓布魯日的商業(yè)價值得到最大的體現(xiàn)。那時,商人們不僅向外販賣弗蘭德斯紡織品和布料,還轉運蘇格蘭羊毛。大大小小的商船從北海岸邊排隊等待進港。喧囂的貿易聲充斥這個繁榮的港口。
大約13世紀末期,來自地中海商業(yè)城市熱那亞的商船也繞過伊比利亞半島來到布魯日,帶來了遠東的香料和先進的商業(yè)理念。第一批銀行資本開始進入布魯日,證券交易所在1309年正式開盤,成為西北歐地區(qū)的金融中心。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繁盛的貿易和金融市場讓布魯日獲得了“北方威尼斯”的稱號。
當年證劵交易所的舊址現(xiàn)在保留在距離市中心市場廣場不遠的街巷里。這是棟裝飾著榭寄生和花環(huán)浮雕的大樓,門前立著頭戴獵鷹帽的漁人雕塑,極具航海時代的特征。
不過,如今的證券交易所中沒有常見的電腦屏幕或者來回穿梭的交易員,空蕩的大廳里已經(jīng)聽不到當年的喧囂,布魯日城市的金融功能不再。
像所有大航海時代的貿易港一樣,布魯日從14世紀開始就充滿了全歐洲各地的水手、冒險家。他們從世界各地帶來珍奇異寶,把布魯日漸漸打造成奢侈品交易和文化中心。
大航海時代的元素
那時候,除了東方的香料、瓷器外,布魯日還以各種水產、手工蕾絲和藝術品著稱。
穿過市場廣場和城堡廣場之間的運河邊,一棟1637年建造的三層建筑引人注目。這座建筑眼下是一家咖啡館。它有典型荷蘭式折檐披屋頂,入口的正上方是一個黃銅鑄成的雙魚圓盤。
正如那個圓盤所標示的,這家咖啡館所在的樓房是17世紀布魯日漁業(yè)公會的所在地。布魯日人從北海岸邊開鑿運河直到他們的城市,運河圍城一圈并有一條支流從城中穿越,而這條支流的中點就是漁業(yè)公會。幾百年前,甚至是在漁業(yè)公會的房子建好之前的12、13世紀,漁民們就駕著三桅帆船從北海一路駛進城市,在這里交易、結算。
在咖啡館不遠的地方,有一座面積很大的石質市場。這就是當年漁民們售賣北海三文魚的地方。一個已經(jīng)被磨損得光滑的石柱立在市場中心,上面還能依稀看到代表公平的天平形狀浮雕的痕跡。
直到今天,布魯日港的漁民每周三還在這里把新鮮的龍蝦、海螃蟹和三文魚拿到這里販賣,用低廉的價格吸引遠近城市的居民開車前來購買。
從漁業(yè)公會的窗口望出去,能在運河對岸看到一排排荷蘭式的老房子。現(xiàn)在在老城中,這樣的老房子已經(jīng)得到聯(lián)合國和比利時政府的法律保護,不能拆除或更改外形。其中一棟兩層的老房子與眾不同。這處房子的二樓有巨大的落地玻璃窗,窗口是一個紡織女工的假人在編織蕾絲飾品。
這棟房子就是布魯日的蕾絲博物館。中世紀時,蕾絲是布魯日港出口的最具特色產品,各種鏤空的花紋可以用來制作桌布、窗簾,裝飾衣物、婚紗。時至今日,“比利時瞎眼修女手工織出的蕾絲”在西方國家仍舊是高質量裝飾品的代名詞。而那些終日細致雕飾手中蕾絲直至視力下降的比利時織女們就這樣在航海時代的布魯日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于蕾絲,布魯日還流傳著一段美麗的故事。中世紀時,男人們跟隨弗蘭德斯伯爵為保衛(wèi)獨立的地位與各地國王、侯爵作戰(zhàn),女人們就在城南聚集著白天鵝的心形湖邊互相學習編織蕾絲以維持生計,同時還翹首等待勝利的男人們穿過城門下的吊橋返回家園。這個湖因此得名愛情湖。
正是以蕾絲為代表的紡織和布料貿易從12世紀開始就為布魯日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為布魯日成為西歐重要的貿易港打下基礎。
除了海產品和手工織物,大航海時代的商人們從布魯日還帶走大量美術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祭壇畫。
所謂祭壇畫,是指擺在教堂祭壇前的宗教主題繪畫,多畫在木板上并可以折疊,類似中國的屏風畫。在布魯日市中心的格羅寧格美術館中,美術愛好者們還可以看到大量這種風格的作品。
號稱“北方威尼斯”的弗蘭德斯地區(qū)在文藝復興時期與南方的意大利一樣,是人文主義藝術的先鋒。
15世紀初,尼德蘭畫派中年藝術家揚?凡?艾克在弗蘭德斯伯爵的邀請下定居布魯日,在這里創(chuàng)作了諸如《阿爾諾芬尼夫婦像》等大量著名的作品。為了能將這些繪畫作品長久保存,凡?艾克改良了尼德蘭畫派慣常使用的顏料和技法。他所開創(chuàng)在畫法被公認為是最早期的油畫,被稱為“油畫之父”。
一如文藝復興時代風靡歐洲的人文主義風格,凡?艾克的作品描繪中世紀日常生活的繪畫中,有布魯日建城、作戰(zhàn)、貿易的場景,還有蕾絲女工工作、漁民打漁的樣子,忠實記錄了布魯日這座城市從興起到繁盛的每一步。
如今,在布魯日市政廳的長廊兩側,掛滿了中世紀凡?艾克風格的祭壇油畫和細密畫。不需要任何人介紹,就能從這些畫作中體會城市的歷史。
站在布魯日的運河邊上,仿佛能夠聽到當年揚帆拔錨的聲音。面帶滿意和倦容的商人抱著一幅小心包裹的凡?艾克畫作登船,期待著能夠在倫敦或巴黎賣個好價錢。在甲板下面的貨倉中,裝滿了紡織品、羊毛和北海水產品。在那個時代,一艘從布魯日起航的貨船意味著金錢和聲望。
隨著商業(yè)的繁盛,布魯日也成為這一地區(qū)的宗教中心。12世紀時,當時的弗蘭德斯伯爵蒂埃里參加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并從天主教圣地耶路撒冷帶回了據(jù)說粘有耶穌圣血的布片。他將自己的居所改造成圣血教堂,供奉這一圣物。
隨著布魯日的繁盛,商人們把布魯日圣血教堂的名氣帶到各地。越來越多的人前往布魯日瞻仰宗教圣物。直到今天,雖然弗蘭德斯伯爵的后裔早已無法考證,但圣血教堂一直吸引著各地的圣徒朝圣。
這座裝飾著純金武士的小教堂眼下就隱匿在布魯日城堡廣場的角落。穿過狹窄昏暗的樓梯,信徒們在二樓的祈禱室里排隊等待接受圣血的賜福。那塊粘有圣血的布片被裝在一個玻璃罩下面,由一名神父負責保管。
除圣血教堂外,布魯日還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教堂、修道院,城內幾乎所有的綠地都曾是商人捐贈的教產。其中收藏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品。
在圣母教堂里,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米開朗基羅創(chuàng)作的《圣母瑪利亞與圣嬰》雕塑安靜地在一面防彈玻璃背后等待人們參觀。1514年,布魯日商人從意大利購進這尊雕塑,成為當時米開朗基羅唯一傳播到阿爾卑斯山北麓之外的藝術品?,F(xiàn)如今,它已經(jīng)成為圣血之外,布魯日珍藏的又一件無價之寶。
各類宗教建筑和遺珍從側面印證了中世紀布魯日城市的富足。在中世紀,只有擁有大量金錢,還可能修筑輝煌的建筑、收藏遠方藝術品,為城市贏得無上的榮光。換個角度看,在這些中世紀遺存的面前,似乎能夠聽到大航海時代船只拔錨起航的聲音,看到騎士們策馬歷險的驕傲。
在大航海時代,與財富相伴而生的是嫉妒和沖突。14世紀,弗蘭德斯伯爵與法國國王展開了一場控制與反控制的爭奪。
今天,在布魯日城市邊緣的城墻遺址邊能夠依稀窺探當年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這里的城墻并不是傳統(tǒng)的歐洲古堡模樣,而是用松軟的沙土壘砌,隔著運河警惕地望著外面的世界。雖然沙土城墻不易于保留,但這種城墻在中世紀能夠抵御炮擊。當炮彈打到城墻上時,松軟的沙土可以阻止炮彈爆炸。
圍繞著城墻,中世紀的布魯日人建起四座帶有吊橋的城門。當哨兵在城市中心的鐘樓上看到敵軍來犯時,城門衛(wèi)兵就收起吊橋,準備迎擊。
由于布魯日的富足,法國王室以及周邊的弗蘭德斯地區(qū)大小諸侯時常犯境。圍繞城市建立的這套運河-城墻防御體系就是布魯日商人經(jīng)歷多次守衛(wèi)財富和港口地位戰(zhàn)爭而建立的,同時也最終構筑了今天布魯日市中心橢圓形的面貌。
1302年,以揚?布雷德爾和彼得?德?科寧克為代表的布魯日“暴民”武裝支持領主的抗法斗爭,他們帶領平民組成的武裝殺出布魯日,在科爾特賴克擊敗法軍并繳獲了一對金質馬刺。
“金馬刺之戰(zhàn)”是世界戰(zhàn)爭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雖然其后弗蘭德斯地方不斷被法國、西班牙征伐,但布魯日民兵的驕傲一直沒有消失,最終導致了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的勝利。
貿易、金錢、文化、戰(zhàn)爭,這似乎是每一本中世紀歐洲城市傳奇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布魯日就是這些元素的縮影,古老的城市似乎一直在娓娓道來那個時代的歷史。
布魯日已死?
從16世紀開始,布魯日的貿易地位開始受到?jīng)_擊。不到100公里外的海港城市安特衛(wèi)普開始崛起,再加上海平面下降、河道淤積,穿越運河進入布魯日港的船只越來越少。直到17世紀,連蕾絲女工也不得不縮減產量或者把產品千方百計運送到安特衛(wèi)普港販售。
從這時開始的一兩百年間,布魯日失去了逐利而居的商人,不再擁有北海貿易樞紐的地位和規(guī)模,開始孤獨寂寞地“沉睡”。
比利時象征主義作家喬治?羅登巴赫在1892年出版了一本名為《布魯日已死》的小說,用恰如其分的隱喻描繪了那時城市的面貌。在小說中,他講述了一個中年喪妻的鰥夫遷到布魯日居住的經(jīng)歷。
《布魯日已死》的主人公喪偶后,心情極度憂傷絕望。他想要找一個被人們拋棄的海港,一個荒廢、昏暗和孤獨的地方。于是,他來到了布魯日。因為“啊,為什么布魯日都是這樣灰色的街道!”
隨后,主人公在布魯日遇到一個與妻子一模一樣的女子,便開始了瘋狂而又沒有結果的追求。羅登巴赫在文字中提到布魯日時處處流露著憂傷。因為在他心里,布魯日代表著悲傷、孤獨和自閉。
羅登巴赫的年代,是布魯日大起大落歷史的低谷。不過,經(jīng)歷過貿易輝煌的布魯日人早已把航海精神烙印在骨子里。
20世紀初,布魯日人開始重新規(guī)劃城市,在北海岸邊建設港口和橡膠壩,讓貨輪可以直接停靠在這里,試圖恢復布魯日在海運中的地位。
這處海港有一個浪漫的荷蘭語名字,叫做“澤布魯日”,也就是“海邊的布魯日”之意。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剛剛建成幾年的澤布魯日港被德軍占領。日耳曼尼亞造船廠生產的U型潛艇就停泊在澤布魯日港,虎視眈眈地望著海峽對岸的英倫三島。不過,協(xié)約國軍隊隨后就在英國海軍元帥羅杰?凱斯的帶領下奇襲澤布魯日港,在戰(zhàn)爭的最后7個月里,成功阻止德國海軍出海,確保協(xié)約國最終取勝。這場海陸兩棲登陸作戰(zhàn)成為世界海戰(zhàn)歷史上的經(jīng)典戰(zhàn)役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澤布魯日港也是盟軍和德軍爭奪的焦點。扼守英吉利海峽東北出口的澤布魯日港和南部的敦刻爾克港一樣,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
時至今日,比利時和北約海軍還在澤布魯日港駐扎艦隊。每到晴朗的天氣,艦載直升機還會從港口中停泊的軍艦上起飛訓練。
然而澤布魯日并非一處純粹的軍港。這里的貨運吞吐量在西歐的港口中名列前茅。2011年,澤布魯日港在歐洲大陸經(jīng)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運營,吞吐量達到4730萬噸,雖然比2010年減少4.5%,但已達到歷史第二。
盡管有經(jīng)濟危機,澤布魯日港2011年還是歐洲第一大汽車裝卸港口,裝卸量增長10%。比利時面積不大,卻在全球GDP排名中名列前30,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由澤布魯日港所貢獻。在澤布魯日港繁忙的碼頭中,能夠看到來自全世界的船舶和集裝箱。中國出口歐洲的貨物有很多都以這里作為海運目的地。巨型卡車拉著花花綠綠的集裝箱進出港口,而大吊車們則把澤布魯日的海岸線裝飾得別具一格。
從布魯日市中心到澤布魯日港的道路依舊沿著舊日的運河而建。越來越多的大型風力發(fā)電機、油罐出現(xiàn)在道路兩側,廠房、倉庫以及大型新車停放場證明布魯日的航運并沒有在涅槃后重新復蘇。
如今,布魯日人還是會談起羅登巴赫的時代和他的那本《布魯日已死》。不過,這種談論總是以玩笑告終。布魯日人說,羅登巴赫出生在不遠處的小城根特,那里的人們從航海時代開始就嫉妒布魯日的富足和繁榮,所以才會“小肚雞腸”地寫出“布魯日已死”的言語。
碼頭老工人常說:“布魯日人靠著大海,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就是精明的貿易商人,現(xiàn)在有了澤布魯日港,航海時代的榮耀重新奔向布魯日?!?/p>
不僅僅是航海,現(xiàn)在的布魯日已經(jīng)是歐洲著名的旅游勝地。2010年復活節(jié)假期期間,冰島火山灰影響歐洲航空通勤時,大量旅客滯留布魯日,不足2萬居民的中心城區(qū)一下子人滿為患,記者們蜂擁到布魯日報道火山灰對歐洲的影響。這才讓全球見識了布魯日的旅游吸引力。
人們來到布魯日,穿梭在古老城市的歷史和故事中,看圣血教堂,看《圣母瑪利亞與圣嬰》,看大航海時代留下的種種風情。
不過,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布魯日小城悠閑的生活節(jié)奏。就像所有西歐小城一樣,布魯日人任憑游客來來往往,依舊過著自己的日子。我認識一對李姓香港夫婦就在布魯日定居。他們喜愛這里平靜的生活,于是就來到這里開飯館、結婚生子、建立家庭。在那個充滿中式風情的店堂里,李先生告訴我,這里沒有急躁的情緒,也許是城市的歷史太久,見慣了大航海時代的繁榮與爭奪,所以人們都很平和,讓城市靜靜地生長。
2008年,一部名為《在布魯日》(又名《殺手沒有假期》)的電影引起影評人的熱議。這部電影以布魯日為背景,講述兩個殺手的故事。在電影臨近結尾時,兩名演員站在貝爾福鐘樓樓頂?shù)挠^影臺上,看著漸漸起霧的布魯日城,其中一人說:“你是對的,布魯日是一個童話……”
也許,這就是對布魯日最好的詮釋吧。這座城市經(jīng)歷了大航海時代的過往,在新的時代又重裝上陣,這樣的布魯日本身就是一個起伏跌宕的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