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的陽光,柔柔的灑在平整的路面,像是一場華麗的告別。
和瀟坐在鐵道旁的石凳上,竟有一種世界太過美麗的感覺。高三的我其實似水一樣平淡。整個世界就在鈴聲的起落之間,安靜了又喧鬧,最后又歸于平靜。急促的步伐似乎留不下任何印跡,就這樣重復著,延伸到最后,那場如期而至的失敬。
你說,你始終都是孤獨的。
而我,卻無法給孤獨下任何的定義,也許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候吧。我們都一樣,在世界的一隅無力的夢想著,以為內(nèi)心的溫厚能驅(qū)趕所有的陰霾,當現(xiàn)實對此加以否定,便會有片刻的迷惘,接下來就是大片大片的失望。
但是,總要找到這樣一條路,能堅定著走下去。
就像高二的時候,喜歡看蘇園和杜了的文章,覺得總有一種感動衍生。原來,文字也可以帶給人溫暖。那些想念,那些牽掛,是一種憂傷的幸福,彌漫了我整個的青春華年。
那些因為無知而匆匆許下的諾言,那些看似持久實則可笑的約定,曾幻化成一種希望,一種支撐,陪伴我走了那么久,那么久……直到再也想不起那時的模樣,直到我學會接受現(xiàn)實,慢慢成長。也終于懂得,真實的快樂需要自己去尋找,那些一直在默默等著快樂到來的人,等到的只是錯過,錯過便成永恒。
我們無法讓時光靜滯,無法讓美好永存。所以,就必須努力去尋找希望,尋找那些能讓自己感覺欣喜和溫暖的東西,尋找那份能支持自己走下去的信念。這樣,即便蒼白覆蓋深邃的天空,我們也不再恐慌;這樣,便會在喧囂的歲月里,學會悲喜如常。
告別憂傷,拯救自己于看似痛苦的深淵,相信未來有無數(shù)可能,無限希望;相信總會有那么一刻的出現(xiàn),讓我們的眼前一片天光。
最后,以幸福的姿態(tài),感恩生活所給予的一切。歡笑,淚水以及那些去路不清的憂傷。
短評:憂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作者沒有走傳統(tǒng)的俗套路,而是獨出心裁,以高三學生的視角審視憂傷,得出自己的感悟。在憂傷里尋求希望的主題定位使作品脫離了消沉,尤其\"以幸福的姿勢,感恩生活所給予的一切\(zhòng)"句升華主題,是這篇作品的一大亮點??v觀全文,語言隨和散淡,娓娓道來,于無聲處對讀者的熏染如春風化雨,無疑達到了文質(zhì)兼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