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漫漫長夜中的一盞孤燈亮起,那濃重的墨香在房子里縈繞,一個個小小的格子被你纖細的字體填滿,一行行的,如同一排排的鄉(xiāng)間田壟;而你,像一個勤勞的農夫,不舍晝夜地耕耘,播種。下筆的每一剎那,都滿載著情。
試想,在如今的都市中,你緊握一支筆,用信,去輕叩每一個生命;在暗夜中,有一份詩人般對文字的尊重與狂喜,你,可曾感到幸福?
當美國以互聯網走出了經濟危機后,網絡就以一個長居者的名義進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QQ聊天、微博、電子郵件,包括手機短信,我們就這樣冷漠又近似麻木地送去看起來那樣熱情溫暖的祝福,情誼本不該如此蒼白。
信者,人言也,誠信也,信任也。
信,是親情的紐帶?!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在戰(zhàn)亂的年代,一個逃難的游子,家書已成為他生命的最后一絲牽掛;親情,跨越萬水千山不滅。
信,是愛情的見證。一封《與妻書》,一代代被人傳承,被人細讀,成為人世的永恒。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烈士就義前對家人的安慰與不舍。
信,是人生的感悟。傅雷家書,顯然已不僅僅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教導。他對人生的感悟以及對做人的期許,一一展露在我們眼前,從中后人可以找到自己的缺點以及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瑣事。
從某種程度上說,《出師表》是信,我們讀出了諸葛亮的忠;《陳情表》是信,我們讀到了李密的孝:它們以文字的方式保留下來,而不是無形于風中。
白巖松在新出版的《痛并快樂著》中寫道:“這一代人的快樂與否,取決于我們現在的走向?!被蛟S我們太過于崇洋媚外,太過于鄙視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一味地向他們學習如何潮流,于是在發(fā)展中迷失,看不見自己的路。
一封信,它的價值也許超過文字;情誼本身,也許就像品茶一樣,得慢慢的,才能品解其中味。
拿起手中的筆,給遠方的親人、朋友寫一封信吧,信,亦是一種回歸,回歸淳樸的心境,回歸到能對一方紙筆談笑的境界,回歸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樸實寧靜的一角。
【名師點評】
文章語言優(yōu)美,語氣輕柔,作者以一種輕緩的語氣向人們詮釋了書信的含義與作用;并有書信上升到文字和中國文化,從而深化了主題。論證恰當,旁征博引,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
(王能光、焦紹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