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放著的兩盞香茗裊裊地向外漫著熱氣,氤氳了說書先生半張臉。那先生將手中折扇一頁頁打開復(fù)又合上,敲了敲桌面,道:“這世道終是善有善報,且聽小老兒再啰嗦一陣?!?/p>
說是后漢書中有載,楊震的父親楊寶九歲時出外游玩,于華陰山北處救下一黃雀,黃雀是為老鷹所傷,奄奄一息,墜于樹下,為螻蟻所困。弱肉強食本就天經(jīng)地義,楊寶卻驀地心生憐憫。也不過是舉手之勞,便將那雀兒帶回家飼養(yǎng),每日喂以黃花。
百日后一天,那黃雀騰躍而起直入云霄。楊寶當夜便夢到一黃衣小童造訪。童子拱手長輯,自言其乃上天小仙,屬西王母座下,因敬慕楊寶一片善心,特來拜會。并贈以白環(huán)四枚,可佑楊家后世為政清廉。果不其然,楊家兒女為人正直剛正不阿,深得人心。
一段講完,座下一陣欷歔,也不過是些艷羨之詞。說書先生似笑非笑道:“先有因,后有果。且再說一則。”
有詩云:“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闭f的便是眼下這景。有書生姓羅,單名一個“瑯”字。自小便天資聰穎,又有顆悲天憫人的心,端的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是日,天色也暗了,天盡頭似有風雨大作之勢。燭火被那風吹得搖曳不定,羅瑯倒扣了書,起身欲將門掩。倏地一道閃電正劈在門口,借著那幽光,見一白狐臥在門口不住顫抖。他心下不忍,喚其一同進來。許是那狐真有靈性,猶豫少時便緩步跟上。等關(guān)了門,被燈光一照,發(fā)現(xiàn)那狐的后腿竟是血肉模糊一片,忙取了藥箱來包扎,見無甚大礙,才復(fù)又坐下讀書。
再次醒來已是天色大亮,燭火燃盡,滴了一桌的紅蠟。羅瑯暗惱,昨個不知怎的竟是困極,迷糊間趴在桌上睡去了。再細一回想,睡意去了大半,待四下環(huán)視一圈,已不見了那靈狐,許是天色既白時自行走了,昨日相救之舉也不過是舉手之勞,且當行一善,也未多在意,只笑笑作罷。
日暮時分,抬眼驚鴻一瞥,忽見外院墻角異動,定睛一看,方知是那本應(yīng)離去的狐貍。羅瑯心想,興許是獸類不親近人,便日日將吃食遠遠地拋去。
一日晨讀后,忽聞有叩門之聲,他忙上前迎門,見是一陌生的白衫男子。男子自言路過此地財物被盜,冒昧借宿幾日。瑯未作多想,口上便應(yīng)了。不想這一住便是月余,期間男子對瑯照顧有加,瑯只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又是數(shù)日,羅瑯有要事出門,行至半路忽憶起有什物落下,便折了回去。門一推,便見一只白狐從眼前一躍而過。羅瑯何等聰明,前后一合計,便曉得了事情原委。也不惱,對著那白狐行了一禮。
只見白狐就地一滾化做成年男子,男子斂衽而拜,道:“多謝恩人前些日子救命之恩,此番前來謝恩,不得已隱瞞良多,還望原諒則個”。
說書先生合上最后一頁扇,輕抿涼茶,道:“劉玄德說得好:‘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些個傳奇筆記燈火人間,也不過是為了教人反本修古,荒村夜語耳,我姑妄言之,列位姑妄聽之。打??!”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相當出色的考場佳作,其特點有三:
第一,構(gòu)思立意新穎。小作者以說書人演藝的形式構(gòu)思成篇,借助其人之口,講述了兩則奇聞異事,以此表達與人方便、盡力助人者,必會得到應(yīng)有回報的道理。這樣的立意,著眼于油漆工的作為與他個人而言的價值,是一個頗有新意的角度。
第二,語言神情畢肖。既是說書人的演繹,自然就要有與之吻合的口氣和現(xiàn)場感,以保證“文體特征”的明確,而本文的小作者完全做到了這一點,說書者的香茗、折扇,唏噓、艷羨、輕抿涼茶以及隨處可見的極其逼真的語言,無不將人物的狀態(tài)活脫脫呈現(xiàn)出來。
此外,結(jié)尾處似無意說教而有意點出,深得欲擒故縱的行文之妙,令人回味。
(高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