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學完《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大家有什么問題嗎?
趙麗華:老師,課文第三段在寫大家上課的情景時,為什么小動物也來湊熱鬧呢?是不是有些多余?
王老師:大家說說,這一段,用別的話代替,不出現(xiàn)小動物可以不?
李小芬:可以。比如,可以改成這樣:“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同學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課,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下課了,同學們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場面非常熱鬧,大家玩得特別開心?!?/p>
王玉虎:這樣也可以呀,課文本來就是寫民族小學的,當然要寫民族小學的學生怎么上課,下課怎么活動了。
張莉:我不同意。如果這樣可以,作者為什么不這樣寫,要寫小動物呢?
王老師:這個問題問得好!誰知道?
張曉敏:老師,我認為,課文通過對小動物的描寫,突出表現(xiàn)了民族小學里,大家和睦相處,熱愛學習,上課認真聽講的情景。
王老師:曉敏說得對。我們在寫作時,除了可以集中精力寫主要人物或事件外,還可以通過對周邊環(huán)境的描寫,進一步表現(xiàn)主要人物的情感、狀態(tài)等。比如我們說“屋里一個人也沒有,很安靜,鬧鐘的滴答聲,更顯出了屋里的安靜”;這種寫法能夠很直接地表現(xiàn)主題,就像這篇課文,鳥兒、蝴蝶、猴子、松鼠,都被民族小學同學們專心求知、融洽友好的氛圍感染,這進一步說明了民族小學是一個和諧快樂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