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引路】
從課文中,我們領(lǐng)略了由貓、斑羚、虎、馬、狼組成的多姿多彩又多情的動物世界,懂得了動物小至螞蟻,大至藍鯨,與人類一同生活在這個世界,有著和人類一樣的快樂與痛苦、一樣平等而美麗的生命的道理。雖然近年來關(guān)愛動物、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呼聲高漲,可是有些打著“喚醒保護動物意識”幌子的做法仍值得商榷。
怎樣才算真正有保護動物的意識呢?就是能尊敬動物、善待動物,能與動物共舞。具體而言,就是應(yīng)充分尊重各種動物的生存權(quán)利,與動物友好相處,哪怕是丑陋的癩蛤蟆、蛇,也不應(yīng)狂捕濫殺,因為在大自然這個舞臺上,人和動物都只是充當?shù)慕巧煌?。舞臺上有多樣的節(jié)目才生動,大自然有了萬物的相生相克,才會生生不息。
【按圖索驥】
面對這個話題,在具體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把動物具體化,選定一種自己比較了解其生活習性與性格的動物,不要空洞說動物——這在
作文中叫化大為小,是同學們要學會運用的一種作
文技巧;
第二,要考慮寫作的角度,是從動物的角度還是從人的角度來寫;
第三,要選擇典型的事件,讓文章更有感人的效果;
第四,要考慮文章的體裁,體現(xiàn)文體的特征;
第五,要對語言加以潤色,使文章更富感染力。
假如說選擇的是其貌不揚的蛇,要把蛇的習性特征知識篩選出來,如形狀色澤奇特、渾身披鱗、頭頸高翹、軀尾擺動、喜居蔭蔽且餌料豐富的環(huán)境等;如果是寫說明文,就要把蛇的外形、捕食習慣、居住環(huán)境、愛好、藥用價值等特征分條分點地進行說明;如果是寫記敘文,可以寫“我”與蛇的故事:按照“談蛇色變——了解蛇——尊重蛇——尊重生命”去構(gòu)思,這是正面立意;也可以按照“打死蛇的快樂——揣測蛇的死帶給它的親友的痛苦——善待生命”去構(gòu)思,這是反面立意;同時,也可以從電影電視、網(wǎng)絡(luò)平臺、報刊雜志、身邊見聞等途徑選取素材。
這樣才能通過文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從而喚醒人們關(guān)愛動物,達到保護動物的目的。
【佳作展示一】
悲哀,國寶級的熊
□劉宇昕
熊是軀體粗壯、四肢強健有力、頭圓頸短、眼小吻長、行動緩慢、善于爬樹、嗅覺聽覺都較為靈敏的動物,由于其數(shù)量奇缺,已被列為國寶,這是熊的悲哀,也是人類的悲哀。
熊軀體粗壯肥大,體毛又長又密,臉形像狗,頭大嘴長,眼睛與耳朵都較小,臼齒大而發(fā)達,咀嚼力強。四肢粗壯有力,腳上長有五只鋒利的爪子,用來撕開食物和爬樹。熊平時用腳掌慢吞吞地行走,但是當追趕獵物時,它會跑得很快,而且可以直立起來。
大多數(shù)熊食性很雜,既食青草、嫩枝芽、苔蘚、漿果和堅果,也到溪邊捕捉蛙、蟹和魚,掘食鼠類,掏取鳥卵,更喜歡舔食螞蟻,盜取蜂蜜,甚至襲擊小型鹿、羊或覓食腐尸……但是北極熊比較特殊,主要吃魚和海豹。
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區(qū)的熊有冬眠的現(xiàn)象,而位于亞熱帶和熱帶地區(qū)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的時間可持續(xù)4~5個月,在冬眠過程中如果被驚動,它會立即蘇醒,偶爾也會出洞活動。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選在向陽的避風山坡或枯樹洞內(nèi)。除在冬眠期外,熊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除了發(fā)情交配期,其余時間熊都是單獨活動的。母熊一般每年產(chǎn)崽1~4只。
熊一般是溫和的,不主動攻擊人和動物,也愿意避免沖突,但當它們認為必須保衛(wèi)自己或自己的幼崽、食物或地盤時,也會變成非常危險而可怕的野獸。
熊是具有重要經(jīng)濟價值的藥用動物之一,其骨、
肉、掌、脂、血、腦髓均可入藥。最具價值的是膽,熊膽始載《唐本草》,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據(jù)《本草綱目》記載:熊膽味苦、性寒、無毒、歸肝膽心經(jīng)?,F(xiàn)代醫(yī)藥學研究證實,熊膽具有清熱解毒、疏肝利膽、去翳明目、解痙鎮(zhèn)痛等作用。在人類肝膽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jīng)精神系統(tǒng)等諸多病癥的治療上,都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價值。
也正是這奇特的藥用價值,給熊帶來了滅頂之災。人與熊該如何共處呢?
點評:初看,似乎本文游離在“關(guān)愛動物”這個話題之處,但細琢磨則不然,保護動物的實質(zhì)也就是尊重動物、尊重生命,那么,去了解動物的習性,其實也是一種關(guān)愛動物的行為。
本文從熊的外形、食性、性格、藥用價值等方面分類作了介紹,條理清晰,讓我們對熊有了大概的了解;語言平實質(zhì)樸,引用經(jīng)典著作作例子,說服力強。作為初中生來說,寫作時應(yīng)更多些生動說明的方法,比如增加描寫、讓一篇文章有多種表達方式、恰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文章的可讀性會更強。
【佳作展示二】
我被活取膽會沒痛?
□郭 瑋
我是一頭被關(guān)在歸真堂里的黑熊。三歲時,無病無痛的我就被強制接受“造瘺手術(shù)”,在胸口和膽囊造一個通道,讓我的膽囊“就像籃球的單向氣門一樣”,金屬導管插進去,膽汁就流出來,抽出來就閉合了。如今的我,被取了膽汁后,某位官員竟說:“取膽汁的過程就像開自來水管一樣簡單,自然、無痛,完了之后,熊就痛痛快快地出去玩了。我感覺沒什么異樣!甚至還很舒服?!?/p>
我很痛苦、很氣憤、很悲哀、很無語!我能說什么呢?
是的,你沒什么異樣!你怎么可能有異樣呢?管子不在你身上,抽取的膽汁又不是你的,你怎么會有什么異樣?唯一有異樣的可能是你掩飾不住的內(nèi)心的喜悅:你將獲得莫大的經(jīng)濟利益,你將功績非凡!我的異樣像你這樣的人類會感覺得到,或者說會真心來感覺嗎?
是的,你感覺很舒服!你怎么會不舒服呢?你要的一切都有了,我被強制地滿足了你所需要的一切,你
怎么會不舒服、不滿足?可是你的舒服卻偏要強加在我的頭上,我被取了膽汁竟然會“很舒服”?是的,我被取膽的時候沒有“兩眼瞪起、青筋爆出、慘叫震天”,那是我鐵骨錚錚的秉性叫我不能向你等可惡之人低頭!
我還知道,我還有更慘的同胞被關(guān)在小型養(yǎng)熊場作活熊取膽,為了防止我的同胞抓掉軟管,你們還要給它們穿上一個個“鐵背心”。因為小型養(yǎng)熊場條件有限,我的同胞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而是被關(guān)在狹小的籠中不能動彈,“十年未見陽光”。
我也有幸參加過一次關(guān)于我被取膽的座談會,我很感謝那些富有正義感的記者,可是看著那伙人的無理狡辯,我真的是無語。座談會上不斷有記者發(fā)
問,活熊取膽,黑熊到底痛不痛?現(xiàn)場的專家和歸真堂方面的回答均是“熊看起來不痛?!庇谑?,有記者聽到后便忍不住發(fā)難,“人不是熊,怎么知道熊是否痛?”歸真堂董事張志鋆卻反問:“你又不是熊,怎么知道
熊痛?”
面對這樣的無理取鬧,我還能說什么呢?人與動物都只是地球母親的一份子。同在藍天下 ,人與動物共家園,這也許還只是個傳說!
點評:“黑熊取膽究竟痛不痛?”這是近期爆出的一大爭論,足見作者注意關(guān)注時事。特別是抓住問題的實質(zhì),以動物自述的方法進行反駁,可以說是一氣呵成,令人信服,是一篇成功的議論文;另外,反問句的使用、你我句式的使用都讓文章很有氣勢;結(jié)尾化用歌詞“哥只是個傳說”為“這也許還只是個傳說”,引人深思。
【延伸文題】
1. 給我的啟示
2.有 陪伴的日子
請從以上兩個半命題中選擇一個,補全題目并進行作文練習。要求:主題鮮明,中心突出,表達流暢,字數(shù)在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