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在紐約發(fā)展的中國攝影師,沈瑋通過他表現(xiàn)力非凡的作品獲得了廣泛關注。他曾將自己的兩部代表作結集出書,分別是《幾乎赤裸》和《中國情節(jié)》。前者探討了美國人的身份特征和對于性的感覺;而后者跳出了政治和經(jīng)濟的傳統(tǒng)視角,從內心和私密的角度觀看和理解中國。沈瑋擅長長期項目的拍攝,敏銳的觀察和深入細膩的表達,讓他的作品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吸引力。在下面的訪談中,他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對于長期項目的拍攝經(jīng)驗,以及作品完成后出版、傳播的一系列過程。
在您出的兩本書中,《幾乎赤裸》(Almost Naked)是一本限量書,更接近于藝術家的個人作品集?!吨袊楣?jié)》(Chinese Sentiment) 這本書的印數(shù)也不是特別大,但是印刷、制作都很精美。是否傾向于portfolio(作品集)的概念,用于專業(yè)范圍內的傳播交流?
并不僅僅是作品集的概念。我認為出書是為了擴大作品的影響力,無論是限量的自己出的書,還是出版社的精品書,出書的目的都是為了把你的作品推廣到大眾世界。書可以用來實現(xiàn)一些通過其他方式不太容易得到的傳播效果。例如展覽會受到地域局限,你不可能到世界各地展出,而書就有這樣一個好的作用,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拿到一部完整的你的作品。
是什么讓您決定出書/作品集?是您自己選擇出版社,還是他們來找你?
我的第一本書《幾乎赤裸》說是書也不是書,它是一個限量發(fā)行的小型作品集,里面是沒有裝訂的25張作品,不用像一本書一樣翻著看。出書原因是我在美國拿到曼哈頓下城文化基金(Lower Manhattan Culture Council)贊助的資金,可用于出版作品?!吨袊楣?jié)》是Charles Lane Press出的,他們來找我最初是想出《幾乎赤裸》這部作品。當時我正在拍攝《中國情節(jié)》,我把自己第一次回國拍的作品給他們看,結果出版社對這部作品更感興趣,所以最后還是決定出版《中國情節(jié)》這本書。
《中國情節(jié)》被PDN(《美國攝影界新聞》)列入了2011年度最佳藝術類圖書的榜單,據(jù)說在拍攝之前就有了出書的計劃?能否詳細敘述一下這個項目開展的過程?出書的計劃對于您的拍攝有沒有影響?
出書的計劃對作品本身完全沒有影響。藝術家做作品應該是出于自己的想法,書只是作品做完后推廣的工具而已。所以我在拍攝的時候是完全自由的。當然在出書階段,因為跟出版社合作,通常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這也是為什么我選擇了Charles Lane Press,它是紐約一家精品攝影書的出版社,每年只出版一兩本書,并且我可以全面參與這本書的制作,從開始到結尾。這本書從編輯到出版大概用了一年的時間,普通出版社是不可能花這么長時間去出一本書的。在一年的時間里,從紙張的挑選、書的開本、厚度、封面,一直到內容的編輯、設計,都是在設計師、編輯、出版商和我共同商量后決定的。我們的合作相輔相成,雖然花了很長時間,但一起工作有很多樂趣。
光圈基金的出版人Lesley Martin是《中國情節(jié)》一書的編輯,她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你們如何交流?
跟她一起工作非常有意思。Lesley Martin是攝影書出版行業(yè)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物,一起合作編輯《中國情節(jié)》的時候,潛移默化中我從她身上學到不少東西。包括今年我和任悅在Ofpix工作坊也邀請了Lesley Martin一起上課。作為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出版人,她能夠很快形成整套的編輯思路,非常巧妙地把幾十張作品連成一本書,這么做并不簡單,如果我做肯定會花更長的時間。
說到Ofpix工作室的“攝影+書工作坊”,您當時的授課題目是《長期系列的創(chuàng)作和延伸》(Long-term Project and Beyond),其中的“延伸”指的是什么?我們知道您的《幾乎赤裸》項目的拍攝超過四年,長期項目是您傾向的一種方式嗎?在這么長的時間里,你都會做哪些工作(會寫詳細的文案嗎)?
講課的內容是如何將攝影項目轉變成攝影書籍。其中“延伸”指的是攝影家完成一個長期系列后,要面對很多問題,比如作品推廣、傳播,與畫廊、策展人、出版商交流,都是作品誕生之后的延伸。從個人角度來說,作品如果沒有人看到的話很遺憾;而從職業(yè)角度看,怎樣進入畫廊、做展覽,從而有一個好的發(fā)展,這些都是作品完成后需要考慮的。所以“延伸”很重要。
我個人喜歡長期的項目,我覺得如果要拍一個主題的話,一兩個月是不能深入的,花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可以把作品拍得更加深入、具體。創(chuàng)作前我從來不寫文案,如果之前已經(jīng)把故事寫好了,拍攝過程中就會被約束住。我拍攝時總是把自己放在非常開放的狀態(tài)中。如果我想拍一個題材,至少最初幾個月的時間都是在摸索階段。先把主題摸索得比較清楚了,再拓展開。當積累了很多作品后,就會想接下來怎樣讓作品更完整、深入,或者補充拍攝一些細節(jié)。這種工作方式和寫小說、拍電影有些像,逐漸發(fā)展出主題,然后收尾,通過敘事引導讀者、觀眾的情感。在拍攝結束后我會把自己的理念,把作品闡釋給寫出來。
在中國國內,出版社的門檻往往很高,并且書號限量提供。在美國,藝術家出版作品集通常會采取怎樣的方式?
在美國出版書籍太容易了,人人都可以在網(wǎng)上申請書號。但是得到出版社給你出書就是很難的事情,因為出版商會考慮很多問題。在圖書的質量上,自己出書與正規(guī)出版社沒有太大差別,他們的區(qū)別主要在出版后的推廣方面,這一點出版社來得更系統(tǒng),畢竟如果沒有正規(guī)的渠道,一個人很難完成圖書的推廣和發(fā)行。
但是自己出書也非常有意義,它能讓我們看到更多好的書。我覺得自己在家打印、裝訂,或者上網(wǎng)有專門的網(wǎng)站幫你印刷書籍,類似這樣都的行為都屬于自出書。我的“Almost Naked”這本書就應該屬于自己出的,從設計、印制到推廣、銷售都完全靠我自己。
您曾經(jīng)說過,作品是最重要的敲門磚。請回憶一下你參加第一次作品見面會時的情景,當時你帶去了什么作品?你覺得自己在見面會中得到最重要的建議是什么?
研究生剛畢業(yè)的時候,我參加了著名的Review Santa Fe(圣達菲見面會)。它接受世界各地攝影師的報名,并從中篩選參加者。在三天時間內,每個攝影師都會見到十幾位攝影界的專業(yè)人士,包括策展人、出版商、畫廊主、編輯等。攝影師們需要捧著自己的作品集跟專家講述,并接受他們的點評。這對剛出道的攝影師很有幫助,不僅能鍛煉怎樣去表達、闡釋自己的作品,還可以建立起社交網(wǎng)絡。除了業(yè)內專家外,他們還能認識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攝影師。我現(xiàn)在的很多好朋友就是當初在那里認識的。
當時我?guī)サ淖髌肥恰稁缀醭嗦恪罚谱鞒?0×24英寸大小。專家們從各自的專業(yè)角度給我的建議,有些很好的建議則來自其他參加見面會的攝影師。我想見面會的意義,不僅在于得到一些評價,也在于認識更多人,這些都很重要。不過現(xiàn)在我離開學校已經(jīng)很長時間,作為藝術家也成熟了很多,對自己的作品有了清晰的把握,不會像剛開始那樣經(jīng)常需要他人的建議。
對于想要出版?zhèn)€人作品集的年輕攝影師,您有什么建議?
現(xiàn)在出版一本書是很簡單的事情。在每個人都能出書的時代,書的質量就更加重要了。我會建議年輕攝影師不要急于出版書,而應該是保證書的質量,保證里面的作品要好?,F(xiàn)在書的數(shù)量很多了。如果作品沒有別人好,就會顯得薄弱。所以最重要的是作品。很多攝影師,沒幾張照片就出一本很薄很小的書,質量也不是很好,這樣沒什么意義。我覺得還是應該把過程做到最好,再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