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的槐花一串串掛在窗外,像一種裝飾,大月亮照著木床上的女兒和毛豆,就像照著巢中雛鳥——如此寧靜的鄉(xiāng)村春夜,總有細微的聲音輕輕響起,是露珠滴落?還是槐花飄飛?毛豆耳朵豎起來像樹葉,傾聽片刻驚喜叫道:是月亮,月亮下來了,月亮在敲門。
月亮在敲門,這是孩子虛構(gòu)出來的童話,順著這美麗童話一路聯(lián)想下去——月亮是個胖乎乎的小男孩,他在高高的天上太孤單,敲門進來想和毛豆她們一起玩,去河灘上放風(fēng)箏,或者到青草池塘里打水仗。這是春天,風(fēng)軟得像絲綢,河灘上細雨三星兩點敲打斗笠,牧童牽牛走過,牛背上站著八哥,河灘上兩條腳印像藤蔓,長長彎彎彎彎長長;月亮坐在樹枝上,讓人忍不住想伸手撫摸他的臉蛋——我喜歡這樣有月亮的鄉(xiāng)村夜晚,喜愛毛豆這樣的鄉(xiāng)村孩子,他們從小就在月亮下青草上長大,天生就是兒童詩人童話作家,從他們嘴里無意間說出來的,往往就是寓言、童話、兒童詩。
有許多鄉(xiāng)村孩子天生就喜愛月亮,毛豆就是。暮春或中秋的夜晚,木窗外一輪明月近在咫尺,在城市里從來沒見過這么近的月亮,仿佛喘口粗氣就要把它嚇跑了。月光下,毛豆對陶舒天說:我說月亮不是月亮,是烙在天上的一張餅,讓天狗吃去一半了。陶舒天說:我說月亮不是月亮,是架在樹枝上的鳥巢,星星是鳥兒,從四面八方往巢窩里飛。毛豆搶著說:我說月亮不是月亮,是我媽媽的臉,在窗戶外面,看著我睡覺、做美夢。
聽孩子們說話像在諦聽鳥語、流水、清風(fēng)和美妙的音樂,如果不跟孩子貼得很近,你根本想不到這世上隨時隨地會有孩子們優(yōu)美的詩朗誦。毛豆不懂詩,也沒有人教她背唐詩,她是個純粹的野孩子,一來到青草茂盛的河灘就甩掉鞋子赤腳瘋跑,像撒歡的小豬;而陶舒天則穿著皮鞋與長統(tǒng)襪神情呆板。有一天,毛豆對陶舒天說:大肚子蟈蟈的家,一定是住在竹笛孔里,要不然,它的歌聲會唱得那么好聽?還有,花翅膀的蝴蝶,它的家一會是在水彩蠟筆盒子里,要不然,它的衣裳會彩得那么好看?有時,她也會這樣問我:要是我把日歷一年年往上翻,你是不是會變成孩子?要是我把燕子關(guān)在家里,春天是不是可以留???要是用石灰刷子刷一刷,是不是可以把漆黑的夜晚刷白?她無意中說出的話讓我非常驚奇,城市長大的陶舒天從來不曾這樣,她迷戀S.H.E、五月天,會說標(biāo)準的牛津英語,會搭配牛仔褲與布襯衫,但在自然靈性上,她遠不如田野上長大的小毛豆。
月亮在敲門——我也相信了月亮是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他從圓窗里偷偷跳下來,螢火蟲照著他走進美麗安靜的村莊,他要帶毛豆和陶舒天去采摘紅櫻桃,讓小女孩們面帶微笑,然后驚喜、尖叫。
(選自《散文百家》2007年7期,略有改動)
●作者開篇就用一串串芬芳的槐花、夜空中的一輪大月亮營造出鄉(xiāng)村特有的純樸美麗的意境。
●“下來了”“在敲門”,在毛豆童真的世界里,月亮已經(jīng)不是自然中那冷冰冰的圓盤,而是有血有肉、有靈有性的極具溫暖的生命載體。
●疊詞和頂真的使用,產(chǎn)生一種回環(huán)跌宕的旋律美,使我們仿佛看到了那一直綿延到河灘的盡頭的兩行歪歪扭扭的腳印。
●鄉(xiāng)村的孩子就像一塊璞玉,沒有被人為地打磨、雕琢,他們保留有作為孩子最自然的純真,最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童稚而優(yōu)美的意境,很天真,卻充滿了奇思妙想。
●細節(jié)上的對比,毛豆的純真、自在和陶舒天的循規(guī)蹈矩立現(xiàn)。
●連續(xù)三個反問,毛豆的純真天性自然流露,讓我們由衷地佩服毛豆這位天生的兒童詩人和童話作家。
●和城里的陶舒天相比,鄉(xiāng)村的毛豆雖然沒有豐富多彩的物質(zhì)生活,但是她卻擁有城里的陶舒天所缺失的自然靈性、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與首段相呼應(yīng),作者受孩子純真天性的影響,相信月亮是個有點調(diào)皮的男孩,他帶給我們驚喜。月光下、青草灘上,讓我們找回了早已丟失的靈性。
簡評
“月亮在敲門”,一個足以吸引人眼球的標(biāo)題,是一篇饒有趣味的童話,還是一篇詩意爛漫的散文?看完全篇,我想到了2010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題“找回童年”。
功利的社會、功利的思維、傳統(tǒng)的世俗人情使我們隨著時光荏苒,隨著世俗浸染,把童年時期的許多應(yīng)有的寶貴品質(zhì)漸漸拋諸腦后。其實,何止是我們呢?巨大的升學(xué)壓力使孩子們壓力過大,流行文化的沖擊又使孩子們盲目地想“長大”,身處童年時期卻早早地丟了“童年”。在陶方宣的文字中,我們似乎能找回丟失已久的東西——“童心”。
1.找回“童心”——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不可或缺。文中,處處都有自然誘人的身影:一串串芬芳的槐花,滴落的露珠,木窗外的一輪明月,河灘,青草池塘……正是在寧靜的鄉(xiāng)村詩意地生活,才有了充滿靈性的純真美好的毛豆。
2.找回“童心”——找回那份天真爛漫的童真情懷。放風(fēng)箏,打水仗,甩掉鞋子赤腳在河灘上瘋跑……正是這種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的自在生活,讓毛豆成了一個“天生的兒童詩人和童話作家”。
3.找回“童心”——找回那份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按照自己天性生活的毛豆,比生活在城市中受到各種各樣教育的陶舒天多了童真童趣,多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月亮在敲門》,敲開的是我們被功利浸染的日益麻木的心靈。陶方宣用大量的擬人,詩化的語言,細致入微的描寫、對比,帶領(lǐng)我們找回了久已缺失的“童心”:一顆無不潔之念、不汲汲于功名也不戚戚于富貴的純真、純凈而純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