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在接待南京市代表團時,竟稱“南京大屠殺是不存在的”,他說其父曾作為一名日本兵駐扎南京8年,“深受南京人民尊敬”,倘真有南京大屠殺,“南京人不會對日本軍人這么親善”。21日,針對河村關(guān)于“不存在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南京市政府官方微博三次表態(tài),駁斥河村隆之的言論,指責(zé)日本媒體炒作,并宣布暫停與名古屋市政府的官方交往。22日,河村隆之召開記者會,再次宣稱“所謂的大屠殺是不存在的。我不會收回我的言論”。
南京大屠殺,是七十五年前的事。1937年12月10日,侵華日軍攻入南京城,開始了三個月的血腥大屠殺,超過30萬中國人成為冤魂,南京淪為了一座孤城,一個人間地獄。這是一段歷史,是一個民族慘烈的傷痛,也是另一個國家血淋淋的罪行,在當代中國人的記憶里,沒有什么比它更沉重。七十五年后,當個人的記憶已經(jīng)成為歷史,當一個群體還在努力掩飾事實,世人開始為那些遠去的靈魂流淚……歷史可以寬恕,但不能遺忘。“不報復(fù)”正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善良和仁厚,這是日本人最值得慶幸和感念的地方,河村之輩竟將“不報復(fù)”視為“沒作惡”的證據(jù),豈不荒唐可笑?
無論六朝、七朝還是十朝古都,南京的歷史隨著改朝換代往往都免不了一場屠城。經(jīng)歷過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這些有據(jù)可考的政權(quán),最早的南京城早被埋在層層尸骨下。“如果我不曾得知南京暴行,面對這樣一個擁擠而繁榮的城市,我無論如何也無法想象所發(fā)生過的一切。”十七年前,當張純?nèi)缭凇赌暇┖平佟分袑懴逻@句話時,南京還不是此刻的南京。整個炎熱的夏天,經(jīng)過對九名幸存者的走訪,張純?nèi)绨l(fā)現(xiàn)了埋藏在這座城市地下的另一段歷史。有人說,正是因此,她陷入了傷感的情緒中無法自拔,用自殺了結(jié)。
日本社會主流對南京大屠殺,是在期望最大限度的回避和遺忘。甚至有的日本人認為中國人也應(yīng)該忘掉這段歷史。可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恐怕是永遠無法接受這種想法的。正如一位朋友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后,寫道:“我終于來了,并且明白了一件事:人是有根的。而我的根的一部分已經(jīng)留在那里,留在南京大屠殺,留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只要再聽到這兩個詞匯就永遠不會忘,我是誰,我背負著什么。什么是自己必須扛起的責(zé)任。我來了,我明白了,我是那些死難者的同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