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
我們當(dāng)年的荒原放映隊
剛到北大荒的時候,不僅生活上艱苦,文化生活也很貧乏,那時能看到的報紙也很少,只能靠農(nóng)場的廣播站來了解國家大事,郵件也要跑到場部才能取回來。那時才真正理解了“家書抵萬金”的含義。
農(nóng)場的領(lǐng)導(dǎo)為了豐富職工的文化生活,加強了宣傳工作,擴大了電影放映隊的編制,吸收知青到放映隊工作,還成立了一支以知青為主的文藝演出隊。有一段時間,我負(fù)責(zé)管理這兩項工作。電影隊里有四個老職工,都是男同志。因為放映電影不只是在場部禮堂,還要到下面生產(chǎn)隊去放映。北大荒的生產(chǎn)隊離場部最遠(yuǎn)的有100多里地,冬天頂風(fēng)冒雪,夏天蚊叮蟲咬,遇到車壞了,還要人扛機器,沒把子好力氣還真干不了這個活。這四個人也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是1958年的轉(zhuǎn)業(yè)兵,跟著王震將軍開發(fā)北大荒來的,有的是在我們知青到來之前就到這里的山東支邊青年,小小放映隊,也是來自五湖四海。這些老同志的共同點是對人誠懇,干起話來從不惜力。他們對生活的要求極其簡單,只要吃飽喝足,就別無他求。其中一個叫張福瑞的老同志,喜歡畫畫,我們就利用他的特長,創(chuàng)作一些幻燈片,把場里的好人好事、新聞編成故事,在放電影之前加演,因為是自己身邊的事,大家還特別喜歡看。誰的事跡上了幻燈,那可是一件露臉的事。老張同志經(jīng)常要加班加點畫幻燈片,及時宣傳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
有了放映隊,職工們也能接長不短地看看電影,盡管那時《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外加《南征北戰(zhàn)》讓人看得有點煩,但是映前的幻燈和中央新聞紀(jì)錄片還是很叫人喜歡。送人鮮花,手有余香,看我們放映歸來,大家蹲在雪地上臺影的那張照片,把我們的歡笑留給了永恒。
青春歲月
三班倒的滋味很難忘
如今的工人早班、中班、晚班三班倒的工作方式已經(jīng)很少了,可在上個世紀(jì)70年代初期,我們工廠的機加工車間的工人基本上都有三班倒的工作經(jīng)歷。三班倒工作方式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非常影響睡眠。這個星期你上早班,可以如平常人一樣下午5點下班,晚上10點睡覺??缮现邪鄷r夜里10點下班,洗洗睡了也到了深夜了。上晚班最累人,10點之前你需要睡足夠的覺,因為你一干就干到第二天凌晨5點,回到宿舍后再睡到中午太陽當(dāng)頭照時。
雖然夠折騰,但也夠樂趣,因為上晚班時你可以有白天的時間做點其他事情。雖然倒來倒去的連當(dāng)天是星期幾都糊涂了,但也讓我們的日子過得很快。我的青春歲月就這么飛一樣地過去了?,F(xiàn)在想起來也有種知足感,沒有虛度,還算是為國家做了貢獻(xiàn)。
張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