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我沒有鞋穿的時候覺得很不快樂,直到我看見沒有腳的人。”這種蘊(yùn)含獨(dú)特東方智慧的思辨真叫人蛋疼:沒鞋穿不冷嗎?光著腳走路不扎嗎?干嘛非要看見沒有腳的才會hi曲起來?
“你有什么不開心的說出來叫大家開心一下”或“看到你過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之類的冷笑話,說的是快樂是可以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而幸福似乎也可以通過對比來找到坐標(biāo)。
冷暖自知不行,必須要有坐標(biāo)、有參照,才能心安理得地幸福。但幸福不像銀行存款有硬性指標(biāo),大家都掏出來比數(shù)字就行,哪怕統(tǒng)計局也參與“幸福指數(shù)”調(diào)查并且給出答案,那也沒任何標(biāo)準(zhǔn)可言。
曾有幾個女孩,一開始盡皆歡快活潑無煩惱,單身但有父母愛,工作收入不高還算體面。當(dāng)其中一人有了男友后,各種煩惱開始。其他人總在糾結(jié):我是不是沒有魅力?為什么他還不出現(xiàn)?于是,最后剩下那個最為焦慮:大家都有男朋友了!我多么孤獨(dú)凄涼啊!必須等人人都有精彩戀情了,幸福感才會慢慢回升。
“比較幸?!必灤┤说囊簧瑒e人都有,那我也得有!否則就是那個沒腳的苦逼。于是姑娘們即便到了婚齡,有主兒的看見別人領(lǐng)證的也會糾結(jié):我也得抓緊塵埃落定,要不太慘了!
然后就一路追趕:人家買房了,我借錢也得買;人家有車了,我發(fā)誓不能擠地鐵;雖然并不喜歡孩子,但大家都生了,干脆也來一個吧!最后,大家聚在差不多的層面相視而笑——我們是多么幸福而圓滿啊!只是誰也不會提及家里不靠譜的老公及不講理的婆婆。
這種焦慮狂躁、比較追趕的心情,在面對那些單身無房無車的姑娘時,總語重心長地勸人結(jié)婚,這還是單純獲取幸福感嗎?根本就是炫耀好吧。
至于男人們,強(qiáng)悍點(diǎn)的,直接PK事業(yè),若非合伙人或CEO,那根本就不算“真正的生活”,一句“工蜂”就把^釘死在庸俗層。文藝些的,就講人生哲理,什么在北京年薪50萬、住60平米房子、每天花2小時上班,和在麗江年收入10萬、住100平米宅院、可以對著星空發(fā)呆整晚,后者分明更幸福自在。他們已將“比較幸福學(xué)”延伸到形而上的層面了,總之,不和別人的生活進(jìn)行對比,就不知道自己過得怎么樣。
可還是那句話:穿不穿鞋都冷暖自知,有人穿名牌也好,沒有腳也好,自己的腳能因此暖和起來嗎?也許,學(xué)會生活的第一課,就是先關(guān)起門來,過好自己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