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億人的信用革命
《小康》2012年第1期
與洪水般泛濫的信用危機對應的是,我國信用體系建設正在經(jīng)歷漫長而艱辛的破繭時刻。
國家正在建設中小企業(yè)以及農(nóng)村信用體系試驗區(qū),并且已經(jīng)建成旨在為每一個有經(jīng)濟活動的企業(yè)和個人建立信用檔案的國家征信系統(tǒng),這些為誠信而建的檔案,與你我的生活,也與中國社會的未來,息息相關。
親,你跟誰親?
《新周刊》2012年第2期
城市化進程和網(wǎng)絡化生存重組人際關系,把親戚這一傳統(tǒng)血緣關系置入“陌生人社會”情境。只談感情的親戚關系少之又少,親戚漸漸變成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你想要的理解、熱情與關懷,已不再從親戚身上尋找。你有了不是親戚的“干爹”、“兄弟”、“閨蜜”、“哥們兒”、“姐妹”和“親”。親戚鮮見,親們很多。親,到底誰才是你的“親”?
沒落歐美品牌在中國
《環(huán)球》2012年第2期
“人們購買的只是高級、貴族的感覺,而并非在意產(chǎn)品本身。商家也就順水推舟地抬高價格,幫助顧客塑造這種幻想?!?/p>
近年來,一些在歐美發(fā)展已不如意的“國際品牌”對中國等亞洲新興市場趨之若鶩。部分國外二線品牌搖身一變,化作“大牌奢侈品”;還有一些洋品牌,在本土大量閉店,難得一見,卻在中國家喻戶曉,受人追捧。
回不回家
《中國新聞周刊》2012年第3期
我們曾經(jīng)談論的是團聚、年夜飯、鞭炮和春晚。而如今,我們首先必須談論的是“春運”。
當我們歷經(jīng)艱難終于抵達故鄉(xiāng)與親人團聚的時候,又不得不面對人際關系的疏離。疏于來往的親戚間浮于表面的寒暄,從各地回鄉(xiāng)的人之間暗含機鋒的攀比,原本熱望的團圓場景都被淹沒在一場場雷同且漫長的宴會中。
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
作者:汪潔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跟隨作者,你可以進入愛因斯坦的夢境,坐在牛頓老師的課堂,來到星光實驗的現(xiàn)場……本書和大家一起回顧物理學走過的坎坷歷史,帶你領略神奇的四維時空奇景,了解整個宇宙的終極圖景,再回到原子的深處見識不可思議的微觀世界,最后看一看當下物理學的最新進展——萬物理論。
歐洲真相
作者:吳黎明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駐歐六年的資深新華社記者,闡述他眼中的歐盟、北約、申根、歐元、福利、移民、伊核、卡扎菲、巴羅佐、默克爾、米洛舍維奇、馬英九、達賴等。書中記錄了與卡扎菲、默克爾等新聞人物的交往;也記錄了親身經(jīng)歷的諸多重大事件;在冷觀歐洲篇中,寫出了作者對歐洲的觀察與思考。
紙金
作者:(美)羅伊·史密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二戰(zhàn)后的華爾街如何興盛起來?金融災難將使華爾街面臨多大的危機?資本市場背后的影響力量究竟是哪些?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華爾街的發(fā)展史就如同歷險之旅,金融管制的放松、新技術的問世、全球化浪潮等,幾乎每一場重大變故背后,都能看到國際金融資本勢力的身影。
同胞,請淡定
作者:許驥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曾經(jīng),我們見面,親切地問:吃了嗎?現(xiàn)在,我們見面,急迫地問:買房了嗎?又跳槽了嗎?找到適合結(jié)婚的對象了嗎?高房價、就業(yè)難、剩男剩女等現(xiàn)實問題充斥著中國人的生活,這些情況在香港也曾出現(xiàn),今日內(nèi)地就是昨日香港。如果你正在經(jīng)歷這些焦慮,需要的只是“淡定”而已,坦然面對,生活依舊是生活。
城管來了
作者:隨風打醬油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有個城管,想跟這個世界談談。一個文藝范兒的善良幽默的刀子嘴豆腐心的北京好青年,以一個城管隊員的角度,真實記錄自己的工作;以一個社會公民的身份,理性、現(xiàn)實地評論社會現(xiàn)象;以一個理想主義的年輕人的熱情,在一個不被人理解的崗位上,揣著各種為百姓服務的具體建議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