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是在燒磚瓦中成長起來的。學校備戰(zhàn)蓋防空洞,校辦工廠勞動就燒紅磚,高年級同學負責和泥,托坯,燒制,低年級同學負責搬運,那時老師表揚的是,看誰一次胸前能摞幾塊磚。那時制磚方法是把黃泥摔在木匣里,用線繩將表面刮平,反扣在地上晾干,再入窯燒。
后來,我家也蓋小屋,用工廠的廢爐灰、電池灰摻拌一起,裝在大鐵匣內(nèi),用鐵錘子砸,晾干后便成了大礁子磚。
那時打架也興碎板磚。軍挎里裝著板磚,誰不服,掏出來照腦門一砸,見血就跑。以至現(xiàn)在網(wǎng)上惡評還留有“砸板磚”一詞。
甘谷縣燒磚出名,并不是因為燒制一般的磚瓦,而是因為燒出古代建筑裝飾的脊獸這一特色。進入土橋村、永安村一帶,只見道路兩旁,農(nóng)戶,田間,場院的空場處到處都是成排的磚瓦、脊獸,處處都有輕煙縷縷漂浮。
我去采訪的時候,正趕上天下著小雨,不容易見到勞作的身影。但那縷縷的輕煙更顯得幾分悄然而有詩意。為了保護磚坯,人們用塑料布罩在磚上。手藝人躲在屋里干起雕塑脊獸的活,有的屋內(nèi)還生起了火爐,加大泥塑的干硬度。
當?shù)厥锫吠獾臇|山一帶,泥土適宜雕塑,燒磚,造就了這一產(chǎn)業(yè)。據(jù)說這里的脊獸技藝,最早是由清代北京民間藝人傳來的。后來有了著名的脊獸大師張海,號稱“張大獸”。他會雕塑龍、虎、獅、鹿、猴、牛、馬、麒麟、貓頭、禽鳥等形象。熠熠生輝,栩栩如生。張海又傳5子15孫,他們?nèi)季鬅公F技藝,尤以次子張全盛深得其真諦,揚名一時?,F(xiàn)如今村中張氏一門都得惠及,大部分人家皆擅燒制磚瓦脊獸技藝。
張富子便是張氏家族中的一員。他如今也是燒制脊獸高手,天水市區(qū)的伏羲廟、玉泉觀的脊獸便是他燒制的。從他的磚廠處于村口第一家的位置,便可看出,他已是燒制磚瓦脊獸的大腕兒了。
張富子的爺爺、父親也是燒磚出身,而他早年一直在村里務農(nóng),那時脊獸被當成“四舊”不許燒制,而磚瓦又由集體企業(yè)生產(chǎn),不準個體經(jīng)營。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市場經(jīng)濟以來,個體磚窯經(jīng)營層出不窮。隨著寺廟改建,仿古建筑大興土木,越來越多的房屋裝飾越來越講究,灰磚瓦及脊獸用量也越來越大。
我問張富子:“還種地不?”他告訴我:“家中的幾畝麥子地和油菜地已雇人種?!倍衷诖蹇谕庾夥孔?,燒磚,制脊獸磚瓦。
張富子一年下來能掙個三四萬元,他兒子從蘭州商學院畢業(yè)后,到了市里的司法局工作,真成了富子。采訪時,張富子在工作間工作,兩手沾滿泥巴;而他的夫人在屋里準備著晚飯,雙手閃著油汁的光芒;幾個穿西裝的年輕人在炕上依著,看著電視里的時尚節(jié)目,他們都是兩手空空的人。
張富子告訴我,只有寺廟才用龍獸裝飾,而普通民居只用蓮花等飾物。當然,他也為附近的道觀、甚至天主教堂燒制過磚瓦及脊獸。于是我問他:“你到底信什么教?”他告訴我:“給什么教燒磚,就信什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