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yī)學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國,生孩子去醫(yī)院幾乎已經成了每個孕婦的不二選擇,其中“剖腹產”還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然而在歐洲的富裕小國荷蘭,卻幾乎沒有人愿意在醫(yī)院里生孩子,待產孕婦大多將產床設在家里,沒有呼吸機,也沒有止痛藥,更不用說有剖腹產了,這讓中國孕婦們聽起來就感到恐怖!
山東濟南市的董倩倩女士來到荷蘭后,開始也嚇了一大跳,她在濟南有過一次剖腹產經歷,在荷蘭懷孕后,醫(yī)生極力勸說她嘗試一下在家中分娩。董倩倩將信將疑地答應了,后來真的順利產下一名可愛的小公主。近日,她向記者講述了這段讓她感慨良多的經歷——
醫(yī)生建議我在家分娩
2009年5月,丈夫被單位派到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工作,我和3歲的兒子濤濤也一同前往。我曾經通過網絡和電視了解過荷蘭,知道這是一個以郁金香、風車和木鞋聞名的美麗國家。但下飛機后我才發(fā)現(xiàn)。這里還有更奇特的風景——巨人。
我的個子有1.64米,先生也有1.75米,在國內算得上比較高的人了??傻搅诉@里,我仿佛突然來到了《杰克與豌豆》中的巨人世界。這里的男性身高普遍在1.85米以上,女性一半有1.75米。先生和那些人高馬大的荷蘭男人一比,簡直就像個初中生。我常忍不住以此取笑他。
問題也隨之而來,在公車上我常常夠不到扶手;坐抽水馬桶都如同坐在酒吧椅上,雙腳踏不到地面;衣服很難買到適合的碼子。我常向老公抱怨:“為什么荷蘭人都長得這么高?”老公回答:“荷蘭人居世界平均身高之冠,這得益于他們遺傳基因、飲食結構以及獨特的生活方式。據(jù)調查,荷蘭人的個子還在不斷上長,10年后的平均身高可能會達到1.92米。相信咱們兒子也會在這里后來居上?!?/p>
除了個子稍微矮些外,我們在荷蘭生活感覺都非常好。拿到市政廳發(fā)的居民卡后,保險公司就把醫(yī)??牧诉^來。除了緊急情況外,醫(yī)院一般不接受未提前預約的病人。我們在住家附近聯(lián)系了一位叫安德魯?shù)募彝メt(yī)生,每次生病都由他先診斷一下,看看是否需要去醫(yī)院,并由他幫助預約。
在一次例行體檢中,安德魯發(fā)現(xiàn)我懷孕了。這是一次意外的驚喜,同丈夫商量后,我們決定生下這個孩子。
安德魯醫(yī)生向我推薦了一名叫珍妮的助產士,由她幫助我打理一切與懷孕有關的事項——在荷蘭,每個孕婦都有一個固定的助產士。
兩天后,珍妮帶我到孕婦診所進行常規(guī)檢查。醫(yī)生是位嚴肅的男性,名叫羅賓遜,他問:“這是第一個寶寶嗎?有什么家族遺傳病?對什么藥物過敏?懷孕期間是否吸煙、喝酒?”我平時一直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身體狀況十分健康。
珍妮又陪我到化驗室和B超室進行體檢;拿到檢查報告后。羅賓遜先生露出了微笑。說:“一切正常,夫人。您的健康狀況良好??梢栽诩曳置洹!笔裁?我沒有聽錯吧?在家分娩?哪里來的接生婆?怎么接生?一時間,我腦袋里像亂了套,連連擺手:“怎么能在家生孩子呢?這不是置大人小孩的安危于不顧嗎?我還是選擇在醫(yī)院剖腹產吧!”
羅賓遜醫(yī)生耐心地解釋說,分娩是一件很自然、美好的事,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非常重要。家里是迎接新生兒最好、最溫暖的地方,不僅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產婦盡快恢復健康,更好地孕育寶貝。尊重自然規(guī)律分娩,對孕婦和小孩來說都有好處。已有證據(jù)顯示,雖然剖腹產兒童與正常分娩兒童智商沒有什么差異,但情商卻低于正常分娩兒童,人際交流、社會適應能力較差,身體素質也差一些。
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但還是害怕在家生孩子,萬一出了什么問題可不是件小事,我決定再考慮考慮……
“狠心”的助產士
珍妮是難得的雙語助產士,任務相對較重,常常同時負責兩三個不同預產期的外國孕婦。得知我是中國人后,她給我介紹了一位來自上海的女士——李玉。
我和李玉很快成了好朋友,她懷的是第一胎,求孫心切的婆婆專程從國內趕過來照顧。老人家不能接受在家分娩的“舊社會傳統(tǒng)”,甚至還把提出建議的珍妮責備了一頓。無奈之下,李玉選擇了在醫(yī)院生產。2010年12月10日,李玉突然腹痛,羊水也破裂了。她的婆婆趕緊讓珍妮過來接生,可由于李玉選擇的是在醫(yī)院生產,助產士沒有權利在家中接生。荷蘭醫(yī)療制度規(guī)定,孕婦只有在發(fā)生緊急情況和孩子快出生時,才能住進醫(yī)院。為此,李玉在家中足足疼了一整天,才被送到醫(yī)院。孩子出生后48小時,李玉就被送回了家。
這和在家生產有什么區(qū)別?在荷蘭人看來,醫(yī)院只是幫助孕婦接生的地方,并不適合孩子成長和孕婦身體恢復,只有家才是最舒適的港灣??蓱z的李玉和她的家人,白白地在手忙腳亂的運送過程中吃了不少苦。
知道這一切后,我決定在家生產。珍妮說得好,“醫(yī)院會讓孕婦感到緊張,腎上腺素升高,抑制了在生產過程中正常起作用的激素,使得產程延長,疼痛增加。最后甚至不得不用杜冷丁或者其他麻醉劑止痛。而麻醉藥對孕婦和嬰兒的損害極大”。她還偷偷告訴我,有一種觀點認為。因為荷蘭人一直采用這種傳統(tǒng)的分娩方式。才有了如此高大的身材!
丈夫在得知我的決定后很不放心。雖然我和珍妮對他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但他還是私下悄悄給婆婆打去了電話,咨詢在家分娩事宜。婆婆得知情況非常緊張,很快坐飛機趕到了我們在荷蘭的家。
婆婆是中學英語老師,平日十分開明隨和,但在這“關乎人命”的事情上,她毫不讓步。直到我請出李玉來“現(xiàn)身說法”,她才稍微松口:“在家生可以,但我必須在場!”
在懷孕滿5個月時,保險公司派代表來家里再次確認了在家分娩的事宜。次日,他們以特快專遞的形式寄來一整套完整的家庭分娩準備用品:超大棉墊、紗布、塑料布、清洗液等。還有專門的設備,用來加高家里的床鋪。
快到臨產期時,貼心的珍妮每天都打電話來詢問情況,她千叮嚀萬囑咐:“此時孕婦需要做的,就是隨時關注自己的身體。將所有排出體液留下樣本。”她每隔兩天就會來取體液去醫(yī)院化驗,根本不用家人操心。
我的預產期在加11年3月30號,可在28號上午7點半,我就突然感覺身下似乎有液體流出,很有可能是羊水破了,小孩即將出生!我趕緊躺下,但羊水依舊在涌出,我心里很緊張,有些六神無主。婆婆讓先生立刻通知珍妮,并在床上鋪好事前準備的防水布和面紗,又用熱毛巾幫我擦拭額頭,不停地安慰我說:“沒事的,有我們在呢!”
躺在熟悉的床上,看著周圍熟悉的一切。我心中的不安慢慢平息,安心地等待珍妮。不久,伴隨著一陣又一陣難以忍受的疼痛,原本平順的呼吸又被打亂,開始聲嘶力竭地叫喊起來了。20分鐘后,珍妮趕過來了。我以為她馬上會來幫我接生,沒想到她只是簡單地作了一下檢查,說:“現(xiàn)在距真正分娩還需要好幾個小時。我先走了,等3分鐘一次陣痛時再給我打電話,那時候你會痛得連講話都很困難了。”
先生聽到珍妮的話,火氣一下上來了,“我們去醫(yī)院生!請你不必再管了!”“那是不可能的!沒有我的允許,沒有一家醫(yī)院會接收你們!我才是你,太太的助產士,現(xiàn)在她歸我管!”珍妮斷然否決了先生的意見。
婆婆淚眼婆娑地拉住珍妮:“求求你,救救我兒媳吧!請幫忙選擇一家醫(yī)院剖腹產,我不忍心看到她那樣受苦!”珍妮卻斷然離去,只留下一個冷酷的背影!
婆婆忍不住埋怨道:“早知道如此,當初就回國生了,現(xiàn)在惹出了這么大的麻煩!”丈夫站在我身旁沉悶地不語。我突然覺得,自己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內心深處翻江倒海卻又欲哭無淚。
在家生了個健康寶寶
這時,一陣熟悉的音樂響起,原來是濤濤唱起了《小燕子》。以前他生病或睡覺前,我經常給他唱這首歌,他聽見我痛得大叫大喊,先是很害怕,后來不由自主地唱起這首歌來安慰我。他跑到我身邊說:“媽媽。我希望弟弟妹妹早點生出來,你就不會那么痛了!”濤濤的話,讓大人們半晌無語,最后還是丈夫打破了沉默:“不就是在家生孩子嗎?醫(yī)院就在附近,怕什么。現(xiàn)在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媽舒服點!”
在老公的指揮下,一家老小三人輪流唱起了我最喜歡的中國歌曲,從《茉莉花》到《青花瓷》,從《外婆的澎湖灣》到《小白羊》,我開始慢慢放松下來,疼痛也沒有那么強烈了。最后,婆婆摩挲著我的雙手說道:“其實我就是在家生的孩子,不過那時候條件沒現(xiàn)在這么好……媽是怕你出問題,所以才讓你去醫(yī)院,其實在哪生都一樣!”
看到身旁家人們關心的眼神,我忍不住熱淚盈眶??磥碓诩疑⒆舆€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和家人一起分享分娩的經歷,感受濃濃的關懷和愛意,這是醫(yī)院無法給予的!
慢慢地,陣痛的時間開始縮短到3分鐘一次,我痛不欲生。恨不得一頭撞到墻上昏死。丈夫趕快給珍妮打電話。
珍妮馬上趕了過來,一進門就查看我的產道,檢查完后開始準備生產用具。我躺在熟悉的睡床上,猶如一只待宰的羔羊,先生、婆婆和濤濤都緊張地圍著身邊。
一切準備就緒后,珍妮開始讓我用力把嬰兒“推”出來,我使盡全力,痛得眼冒金星,寶寶就是出不來。珍妮又讓我慢慢呼吸,通過腹部的呼吸進行吐納。就在我近乎于崩潰之時,我感覺到一陣撕裂的痛,聲嘶力竭地叫了出來……幾分鐘后,寶貝女兒來到了人間。
女兒一出生就被珍妮放到了我的胸口,看到鮮血淋淋的嬰兒。我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尖叫,可當她躺在我的胸口上時,母女之間那種神秘的血脈淵源奇妙地將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涌出,之前的所有痛苦,此時此刻都化為最甜蜜的滋味。婆婆和我的先生也都熱淚盈眶,激動得難以自持。濤濤緊緊地靠著我,驚奇地看著他可愛的小妹妹。
珍妮笑著為女兒洗干凈身體,包裹上溫暖的棉毯交給家人,并向我們解釋道:“董,你剛才疼痛的時候,我是故意走開的。因為每個女人在分娩過程中都會遭遇陣痛,這是非常正常的。就像小雞必須自己啄破蛋殼才能健康地生存下來,經歷過分娩痛苦的女人,才能真正地成為一個母親,勇敢地去面對未來的生活?!?/p>
幫我生下女兒后,珍妮去幫助另一個產婦了。政府另外安排了一名專業(yè)護士來照顧我和女兒,不用自己出一分錢。
現(xiàn)在我女兒已經半歲了,身體健康,連感冒都沒得過一次。平??偸敲鎺⑿?,開朗大方?;貞浧疬@次在家分娩的經歷,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痛苦是人生必須經過的階段。它能讓人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責編:關工 見習編輯:陸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