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wǎng)上流傳一種說法:“牙齒咬合不好是萬病之源”。很多人對此表示不解:牙齒咬合不好頂多就是影響食物咀嚼,影響胃腸消化,再嚴重一點的也許會影響到面部形象不周正,這“萬病之源”的說法是不是有點太夸張了?
鑲牙鑲出的“意外驚喜”
老李近日因牙齦腫痛,害怕得牙周炎便到牙科醫(yī)院就診。醫(yī)生在給老李檢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年僅50的老李右側牙齒缺損嚴重,便建議老李鑲上義齒。老李說,這側的牙缺失好多年了,也沒覺得有什么影響,沒必要鑲了。醫(yī)生解釋說,單側牙齒缺失太久會影響咬合,時間長了對周身健康都有影響。經(jīng)醫(yī)生勸說,老李鑲上了義齒。鑲上義齒后的老李本來對醫(yī)生的勸說還是將信將疑,沒想到卻真的收獲驚喜,困擾他多時的頭痛竟然緩解了……
愛齒口腔醫(yī)院院長權花淑介紹說,其實老李的驚喜并不“意外”。牙齒的咬合度一旦有所偏離,就必然經(jīng)常使用我們平時不用的肌肉,這些肌肉主要是頭部、頸部和后腦部的肌肉,長期使用這些本來不用的肌肉,就會導致肌肉酸疼,從而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暢,引起頭痛。
臨床上有很多中老年人因牙齒的咬合度不好還可能造成頭暈、腰痛、手部麻痹、肩膀酸痛等問題,患者及家屬本能的認為是頸椎、腰椎或是神經(jīng)的問題,但卻很少能想到這些病癥的病根竟然是在牙上。
漂亮姑娘的“關節(jié)炎”
18歲的曉玲是個漂亮姑娘,一直品學兼優(yōu),備受父母和老師同學的喜愛,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高三的上學期,小玲卻突發(fā)“怪病”——她的嘴張不開了,就連說話和吃飯都很困難。這可把一家人愁壞了,這究竟是什么病呢?在明白人的指點下,家長聯(lián)想到小玲發(fā)病之初曾有一段時間總說一咬東西就不舒服,還說過下頜偶爾會有脫臼的感覺,便帶著曉玲到牙科醫(yī)院就診。經(jīng)檢查,曉玲患的是顳下頜關節(jié)炎,與牙齒長期咬合不好有關。在牙齒咬合矯正治療后,曉玲的嘴張開了,臉上重新出現(xiàn)了久違的笑容……
顳下頜關節(jié)炎通常由牙齒咬合或磨合過緊形成的,是發(fā)生在下頜部的劇烈疼痛,一些不易察覺的下頜骨癥狀暗示這種疾病的存在,比如在咬東西的時候感覺不舒服,下頜有脫臼了的感覺,或者是無法將嘴巴完全張開或閉攏。
權院長解釋說,這對很多患者來說也許是一個比較陌生的病癥,但實際卻是女性的多發(fā)病。并且,如果牙齒咬合不好,還會引起其他部位的關節(jié)炎。比如一個人的咬合不正,往左偏離,導致左邊下顎肌肉始終處于緊張狀態(tài),為了緩解這種緊張狀態(tài),頭部就會往左偏,但頭部一旦往左偏,脖子右側的肌肉必然拉緊,從而導致右肩抬高,整個人呈現(xiàn)往左邊的趨勢。人的上半身一旦往左邊偏,為了保持平衡,左邊的髖骨就會提高,但髖骨提高必然會導致左腿偏短,為了保持站立平衡,人就會自然向前傾。而這種站立狀態(tài)會長期對左邊髖骨以及左腿膝關節(jié)產生巨大的壓迫力,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關節(jié)病變。
“大小臉”引起的抑郁癥
寧馨是被父母合伙“哄騙”到牙科診所的。寧馨的媽媽告訴醫(yī)生,女兒抑郁傾向很嚴重,心理醫(yī)生說如果不及時干預,一旦發(fā)展為抑郁癥就會有生命之憂了。原來,寧馨今年33了還沒有結婚,是標準的“剩女”。前兩年父母只是著急女兒的婚事,四處幫著張羅,也沒有注意到她的情緒問題,直到最近女兒的話越來越少,經(jīng)常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有時甚至還會控制不住地哭泣,這才引起他們的重視。父母私下商議了很久,決定“心病還要心藥醫(yī)”:女兒身上最大的毛病就是特別明顯的“大小臉”。以前全家人都覺得這是小事,現(xiàn)在看來不治不行了,但愿現(xiàn)在進行牙齒矯正還為時不晚,但愿女兒能幫助重新找回自信……
“我們常用相貌端正來形容一個人長得好看,但如果牙齒咬合不好就會影響面容的端正。”權院長說。
權院長進一步解釋道,我們都知道,慣用右手的人右手就會相對左手略大一些,而慣用左手的人左手就要相對大一些,這是因為慣用手的那一側肌肉比較發(fā)達。牙齒的咀嚼同樣會用到面部的肌肉,如果牙齒的咬合不好,不僅影響到牙齒本身的美觀,也會造成面容的改變,如“大小臉”、歪臉、雙下巴、“齙牙”等。臨床上像寧馨這樣因面容的改變而出現(xiàn)情緒異常甚至是自閉癥、抑郁癥的例子并不少見。原則上牙齒咬合的矯正是年齡越小效果越好,但是像寧馨這樣的成年人通過矯正或手術,面容也會得到改觀。
“萬病之源”說法不夸張
國外對牙齒的咬合比較重視,而我國是近年來百姓才開始重視的。權院長表示,說牙齒咬合不好是萬病之源實際上并不夸張。咀嚼食物需要上下頜牙齒接觸、切割和磨擦,口腔醫(yī)學將上下頜牙齒的接觸稱為咬合;把由牙齒咬合不平衡和不協(xié)調引起的病,稱為咬合病。咬合病的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
首先,牙齒在功能上是消化器官的第一線,有良好的咬合是高效率咀嚼運動的基礎,否則囫圇吞棗,難保胃腸不出問題。另外,人的肢體大多數(shù)是對稱的:左右手、左右眼、左右耳……牙齒也有左右之分。人的頭面部、頸部、肩部的左右都各有一對相同名稱的肌肉:顳肌、咀嚼肌、胸鎖乳突肌、頸闊肌。在神經(jīng)的支配下,這些肌肉可以完成頭部的扭轉、抬頭、低頭、張閉口等運動,還產生動力并通過牙齒把食物咀嚼碎。咀嚼運動不只受神經(jīng)肌肉控制,也受到牙齒咬合關系的影響,甚至咬合還影響到肌肉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反射。權院長介紹說,許多運動員如短跑選手班強森為了增進運動場上的表現(xiàn)而做了齒頜矯正治療,而且在高精密度的運動如網(wǎng)球與高爾夫球,這些運動選手中,幾乎每個人都有良好的咬合。所以會有“咀嚼得好可以增加腦血流量”以及“均衡的咬合分布可以增加全身肌力平衡”的說法。
權院長最后強調說,盡管牙齒咬合的重要性還很少被提及,但它確實對人的身體健康有非常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