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里,沒有讀過童話故事,也不知道作家或者文學這回事。當命運把我送到一個小山村時,我僅僅5歲,從此,我與生我的城市隔絕,開始了在山里的成長。那時候的中國,文化基本上處于沙漠般的荒涼狀態(tài),城市如此,山村角落更是如此。只有無數(shù)鉆石一樣明亮的星光,以及山腳下葳蕤豐盈的草木陪伴我長大。所幸我母親會給我買連環(huán)畫看,就是這時,我得到了一本喜愛的小人書:《雞毛信》。
《雞毛信》講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那時我對抗日故事并不懂得多少道理,只是被一幅幅可愛的畫面吸引了。尤其是那個叫海娃的孩子和他趕著的那群綿羊,為了一封雞毛信,海娃和鬼子機智地兜來兜去,我常常盯著小人書畫面,要么樂不可支,要么一再想把故事記到心里。小人書被翻卷了書邊兒就不說了,我甚至把封面封底看丟了,最后整本小人書前后都缺少了一些書頁。
雞毛信相當于現(xiàn)在的速遞信件吧,但那時速遞十萬火急的雞毛信,往往是軍事需要。海娃父親囑咐海娃給八路軍指揮部送信,路上遇見了日本鬼子,急中生智,海娃把雞毛信藏到羊的大尾巴下面,躲過了鬼子的搜查。綿羊們簇擁在海娃身邊,保護了信,也給童年的我一個美好的回憶。后來,我寫過羊、畫過羊,一定是和我童年深深的記憶有關(guān)。
還有,這本小人書里的消息樹,也讓我感到神奇。其實消息樹就是村民們互相通風報信的辦法,在高處扳倒一棵樹、立起一棵樹,看見的人便知道鬼子是否來了?,F(xiàn)在看來,海娃通過消息樹知曉危險與安全,那棵消息樹像一盞燈一樣,可以點亮人心——它從山坡上傳遞給村民一種齊心合力的溫暖……
據(jù)說這個故事并非虛構(gòu),雞毛信或消息樹都是抗日戰(zhàn)爭的真實物證。童年的我雖然還不能分曉戰(zhàn)爭要害,可我從一本小人書里,領會了中國人民無窮的智慧和無盡的力量。
一本小人書如同一顆小小的種子,在貧瘠的年代播種在我的心里。消息樹和雞毛信彌補了我心靈上的空缺,它們和那閃閃的星星、茂盛的草木一起,印到了我的記憶里。我將用純凈的童心承擔光榮的使命,用熱情溫暖孩子的心靈,為孩子們送達我文學的“雞毛信”。
小山,原名賈秀莉,祖籍遼寧,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主要作品有《那拉提詩篇》《虎》《羊收到狼的信》《菜園子童話》等,作品入選三十多種兒童圖書,選入《2009年中國兒童文學精選》《2010年中國最佳童話》《2011年中國兒童文學精選》,獲得過《兒童文學》“十大魅力詩人”獎、遼寧省兒童文學獎、福建省優(yōu)秀文學作品獎、福建省百花文藝獎一等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