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又名肚臍眼,在中醫(yī)學中稱之為“神闕”。國外醫(yī)生臨床發(fā)現(xiàn),從肚臍眼的形狀可以看出身體健康與否,詳述如下。
向上形:肚臍眼向上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這種肚臍的人,應多留意胃、膽囊、胰臟的健康狀況。
向下形:應注意預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腸胃疾病及婦科疾病。
圓形:肚臍若為正圓形,女性表示身體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則表示精力充沛、血壓正常,五臟六腑都很健康。
海蛇形:為肝硬化等肝臟疾病的征兆,要注意。
滿月形:看起來結實豐盈,下腹有彈性,對于女性來說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
肚臍偏左:應預防腸胃功能不佳、便秘或大腸黏膜病變。
肚臍偏右:應注意肝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
肚臍凸出:當腹部有大量積水或卵巢囊腫時,肚臍就會向外突出。
肚臍凹陷:肥胖或腹部發(fā)炎時,如患粘連性結核性腹膜炎,肚臍會向內凹陷。
肚臍淺小:表示身體較為虛弱,體內激素分泌不正常,渾身無力,精神狀況不佳。
護理肚臍DIY
臍療治療婦女病效果明顯,無副作用,且方法簡單,容易掌握。所以,不妨自己動手,來個肚臍保健。
治痛經(jīng):取肉桂、熗姜、茴香各15克,研末,用米醋或黃酒調成糊狀,敷于臍部,覆蓋清潔消毒紗布1塊,連用5~7天,痛經(jīng)可愈。
治帶下:取棒根皮、白果、黃柏各20克,敷于臍部,每日換藥1次,連用5~7天,白帶明顯減少。
治惡阻:用公丁香、陳皮、半厚各20克,取新鮮生姜30克,煎濃汁調為糊狀,敷于臍部,每日換藥1次,連敷2~3次,可治脾胃虛寒、胃失和降、早孕嘔吐。
治月經(jīng)不調:取當歸30克、紅花15克、月季花15克,用茶葉水調,敷臍部。每次在月經(jīng)之前1天敷臍,連敷5~7天,至月經(jīng)干凈為止。此方對少女月經(jīng)不調療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