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富人的一擲千金,助推了藝術品市場的火爆,
他們也由此成為中國藝術品挺進億元時代的生力軍。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tǒng)計,在2010年同比增長154.7%的基礎之上,2011年中國藝術品成交總額再度增長62.35%,飆升至968.46億元。2009年225億元,2010年573億元,2011年968億元,近11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成交額,經歷了近1000倍的體量擴容。法國知名藝術品網站Artprice發(fā)布的年度藝術品市場報告稱,2011年全球藝術品交易額中,中國排名第一,占比超全球市場的四成,幾乎相當于美國和英國交易額的總和。這已是中國連續(xù)第二年成為全球第一大藝術品市場。
藝術品投資憑借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經濟價值,逐漸與房地產投資、證券投資一起成為國民主流的投資理財方式。特別是在2011年股市持續(xù)低迷、樓市限購的環(huán)境下,藝術品投資以獨特魅力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眼球,成為投資者的另一座金礦。數據顯示,中國藝術品收藏人數高達8000萬。另一方面,眾多富人的參與,助推了藝術品市場的火爆,他們也由此成為中國藝術品挺進億元時代的生力軍,這其中當然少不了2012年新財富500富人的身影。
新理益集團董事長劉益謙創(chuàng)造了近年來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多個天價紀錄,陳逸飛《長笛手》8344萬元、清乾隆御制紫檀“水波云龍”寶座8578萬港元、齊白石《可惜無聲·花鳥工蟲冊》9520萬元、吳彬《十八應真圖卷》1.69億元、王羲之《平安帖》3.08億元????近三年來,劉益謙在藝術品方面的投資不低于30億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拍賣行舉辦了一場劉益謙夫婦藏畫展,展出60幅中國畫,僅投保價值便超過15億美元。伴隨藝術品市場的火爆,劉益謙的大筆投資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2011年嘉德春拍中,其以2000萬元收得的齊白石書畫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lián)》,拍出了4.255億元的天價,劉氏夫婦在藝術品投資上的獲利程度可見一斑。
“2012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的首富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是收藏大家,在收藏界浸淫20多年,他的收藏以中國書畫為主,傅抱石、吳冠中等多位近代書畫名家的眾多精品都被其收入囊中,除了書畫,瓷器、玉器、文玩等也均有涉獵。天地集團的楊休在藝術品收藏界同樣頗具盛名。2004 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會上,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開冊》被他以6930 萬元拍走,創(chuàng)下當時中國字畫最高價。他創(chuàng)辦的長風堂博物館被認為是中國民間最大的書畫收藏館之一。
廣匯集團的孫廣信自上世紀90年代起涉足藝術品收藏,由蘇州畫廊協(xié)會會長包銘山全權代理,每年在藝術品收藏方面的支出高達1億元左右。而徐龍集團董事長徐其明則專于陶瓷收藏,無論從藏品級別、還是數量來看都堪稱大“家”,陶瓷鑒定泰斗耿寶昌曾稱其收藏為“所見到過的最好的私人收藏”。2011年3月,中國國家博物館首次與收藏家合作辦展,“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專題陳列的136件文物中,徐其明提供了95件(套),這些藏品均為歷朝歷代官窯的經典之作。
除了這些老牌的富人收藏家外,在藝術品投資熱潮帶動下,一些民營企業(yè)家也紛紛加入“藏家”的隊伍。山東日照鋼鐵的杜雙華在2011保利春拍中出手闊綽,1265萬元拿下陳逸飛的《雙美圖》、1150 萬元拿下楊飛云的《紅》、598萬元拿下陳衍寧的《華燈》,又分別以1127 萬元和368 萬元拿下王沂東的《靜靜的河谷》和《等待》。事實上,在北京、香港地區(qū),甚至紐約、日內瓦等國內外各種藝術品拍賣會上,中國富人們的身影屢屢出現(xiàn),他們對心頭所好往往不吝于一擲千金,大舉介入藝術品收藏與投資,成為中國藝術品億元時代的助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