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成先生既是鬃人藝術家,又是民間藝術收藏家。他的12生肖收藏系列有千余件之多,曾在東岳廟民俗博物館先后展出過猴、雞、狗、豬、鼠屬相系列,又在西安與世界名犬展一起展出狗生肖藏品,受到廣大觀眾的稱贊和有關專家的關注。2003年,北京玩具協(xié)會授予他“北京民間玩具工藝大師”稱號,2004年由北京西城區(qū)委掛牌“家庭藝術館”。
龍年即將到來之際,筆者先睹為快,前去觀賞了他珍藏的群“龍”百余件。其中既有遼代的陶龍頭,也有宋代的青瓷生肖龍、明代景德鎮(zhèn)的青瓷龍瓶,還有清代、民國時期的彩泥塑、銅器工藝品等,以不同的材質(zhì),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的龍文化。
白大成說,收藏的事兒是從改革開放以后開始的。那時候,逐漸開始有了自由買賣的舊貨品市場。比較早的是福長街、長椿街、阜成門、后海等地兒,當時稱為“跳蚤”市場,也就是現(xiàn)在收藏品市場的萌芽。由于當時自己的鬃人賣了點錢,雖不太多,但淘點民間的小東西還淘得起。因為自己喜歡戲曲和民間工藝品,就收了些繪有戲曲畫兒的青花瓷瓶和各種材質(zhì)的民間玩具、擺設什么的。這樣,日積月累,年復一年,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系列,單12生肖一項就可以辦一個小博物館。
筆者插話說,如今收藏熱不斷升溫,請你談點切身感受,也許對藏友們有所啟示。
白先生深有感觸地講,搞收藏首先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他是為了“找樂”才到舊貨市場“淘寶”的,遇到了童年喜歡的玩意兒,盡管挺“土”,也把它買下來。然而,就是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民間手工藝品,如今也很難淘到了。讓他欣慰的是,因為他的用心,這些散落在民間的藝術品有了歸宿,自覺不自覺地做了一件搶救、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宜事,這比淘到多少桶金都重要。
此外,搞收藏得有眼力,也就是識別真?zhèn)?、?yōu)劣的鑒賞能力。一是要具備相關的知識:比如識別瓷器,行話叫“窯口”,它是官窯還是民窯,產(chǎn)地、年代、特征、印記等,都要弄明白。如今,市場琳瑯滿目,魚龍混雜,弄不好,便會打眼,上當受騙。另一點,是要有一定的審美觀。民間的玩意兒,往往不被一些人看好,認為它“土氣”,不具升值潛能。然而,恰恰在這些“土產(chǎn)品”中蘊藏著原生態(tài)的質(zhì)樸、大自然的靈性,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珍藏這樣的藝術品,一定會給你帶來情感的寄托,美好的享受。系列收藏是一種品牌,隨著量的不斷增加,便會形成“氣候”,也能產(chǎn)生它應有的價值。
編輯/麻 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