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時年五十二歲的珠海市工商局原局長鐘維順因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2009年,獲得減刑被提前釋放的鐘維順并沒有醒悟,憑借在珠海工商部門中“余威”,在一家銷售假冒商品的旅游黑店“坐堂”,在黑店與官員間穿針引線,并將執(zhí)法部門的動向第一時間通報給違法者。
這則新聞的“原始”出發(fā)點,可能是想說明被提前釋放的鐘維順并“沒有醒悟”。但是,卻被另一個“看點”搶了風頭。還有什么比“沒有醒悟”的屢教不改更令人匪夷所思的?原來是珠海市工商局原局長鐘維順獲釋后,干起了“在黑店與官員間穿針引線”的非法勾當,憑借的是他在珠海工商部門中的“余威”。由于這個“針線活”貫穿了“黑白兩道”,就不是偷了一頭牛的盜竊犯刑滿釋放后再偷一只羊的“沒有醒悟”了。
一個刑釋人員,給一家旅游黑店“坐堂”,應該不算什么太意外的事。鐘維順案發(fā)地在珠海而不是江蘇阜寧,而且被判實刑,當然無法享受“對緩刑期滿人員進行安置入編”的“優(yōu)惠政策”。淪落到在一家銷售假冒商品的旅游黑店“坐堂”,在落馬官員隊伍中,混得是沒有“花頭”的。但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珠海市工商局原局長鐘維順出獄后,還可以發(fā)揮“余威”,“在黑店與官員間穿針引線,并將執(zhí)法部門的動向第一時間通報給違法者”。那么,這件“針線活”,成了“黑白兩道”的“媒人”。這應該才是這出荒誕劇的的精彩“看點”。
說起來“人走茶涼”已經成了當前的人情世故。不少既得利益者還在呼吁“延退”,用以免遭人走茶涼之悲催。因此,當一名刑釋人員還存在“余威”,能量不是來自他的根基,而是這種“針線活”的“市場需求”。盡管人們在不少影視劇中看到過“線人”這種角色,但要么是警方的臥底,要么是黑幫的臥底。然而,“穿針引線”就是“黑白兩道”共有的“線人”。如果說黑店以每月三千元的代價收取“情報”,那么,執(zhí)法部門的相關人員憑什么給一個刑釋人員提供“情報”?在所謂的“余威”里,是純粹的交情,還是曾經的共同利益或對某種虧欠的補償?
從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政府被曝于2009年以政府公文形式,要求各機關事業(yè)單位對緩刑期滿人員進行安置入編且部分人員存在吃“空餉”現(xiàn)象,到一名服刑多年的珠海市工商局原局長鐘維順出獄后還有“余威”,不難看出官場同僚對腐敗官員的同情和理解。這些中途落馬的官員,看上去更比瓜熟蒂落、壽終正寢的離退休干部還要活得滋潤。在這種惺惺相惜里,讓人感覺出一絲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又有一點兔死狐悲的憐憫。這可能就能夠把權力腐敗稱作“官場腐敗”的現(xiàn)實基礎。
回到這出“荒誕劇”中,一個落馬官員尚可利用“余威”在黑店與官員間穿針引線,要是他還在信馬由韁,馳騁官場,那么,這種“穿針引線”的低三下四,就必然變成權力尋租的肆無忌憚。因此,人們幾乎可以無所謂一位已經落馬的官員有沒有醒悟,而是應該警醒于失去權力尋租能力的落馬官員,還能找到“在黑店與官員間穿針引線”這種“針線活”的社會現(xiàn)實。這究竟是對落馬官員的處罰力度不夠,還是在整治權力腐敗中挖得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