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運再次以新的數字刷新了歷史。在國新辦2012年春運工作新聞發(fā)布會上,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介紹,預計春運期間(自1月8日起至2月16日止),全國鐵路將發(fā)送旅客2.35億人,同比增加1352萬人,增長6.1%,日均發(fā)送旅客588萬人,同比增加34萬人。
鐵路部門表示,為了方便旅客購票,各鐵路局全面實行互聯網售票、電話訂票和電子支付票款,擴大車票實名制范圍,完善實名制售票、驗票工作;進一步改進學生、農民工往返團體票業(yè)務,方便學生和農民工購票;開展 “獵鷹戰(zhàn)役”,嚴厲打擊各種倒票行為。在運輸能力、購票、乘車等方面,鐵路部門就今年春運已采取了一系列向農民工傾斜的措施。在2011年12月28日就啟動了農民工臨客運輸。其中,春節(jié)前安排主要用于農民工運輸的臨客279對,節(jié)后303對。
考慮到部分農民工不熟悉上網購票的實際情況,鐵路部門實施了電話訂票與互聯網售票同步優(yōu)先的方式,開通電話訂票的線路達10.8萬線。同時,在車票預售期之前,采取簡化手續(xù)、放寬限制、延長辦理時間、上門送票服務等方式,為農民工優(yōu)先辦理團體票,而且對500人以上的團體還安排開行專列。
即便如此,農民工買票難的問題依然見諸報端。在溫州打工的渝籍農民工黃慶紅致信鐵道部,傾訴自己的買票資格被網購剝奪,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人們對網購車票的熱烈討論。媒體大量報道了售票網絡登錄難、提交訂單過慢、余票無法查詢、網絡吞錢不出票等問題。
客觀而言,出現上述問題,情有可原。任何新生事物,總有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但就網購而言,某種程度上忽視了農民工群體的特點。不少農民工對網絡購票流程較為陌生,何況網購還要辦理網上銀行,加之相關網站流量擁堵,對他們而言,排隊拼體力可能更為現實。但在網購搶票且車票有限的情況下,能有多少票讓他們返鄉(xiāng)?
年年春運票難求,追其根源,在于要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將兩億多人口從一地安全運至另一地。盡管在春運期間動用非常手段,最大程度對鐵路運能進行調配和深挖潛力,也難以滿足人們春運出行的需求。
表面看,這表現為一個短時間內的運能不足問題,但實則是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和地區(qū)發(fā)展差距造成了這樣的現象。
兩億農民工春節(jié)期間不得不長途奔波,固然有中國人的春節(jié)情結在內,然亦反襯出城市所能吸納的農村人口有限,城市化進程滯后于經濟發(fā)展的速度。由于城市里的農民工在社會保障、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存在障礙,難以真正融入所在城市,導致他們不得不候鳥般地在農村和城市之間來回奔走。
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進一步加大了勞動力流動的規(guī)模,給交通運輸造成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旦中西部地區(qū)的城市化水平和經濟發(fā)展程度與東部間的差距縮小,農民工能在家鄉(xiāng)就業(yè),那春運壓力勢必變小。
在一時無法解決人口自由流動和縮小地區(qū)發(fā)展差距的前提下,要想解決春運一票難求的問題,只能寄望于鐵路運能增加。問題是,鐵路運能注定不可能增長到滿足春運的程度,否則,鐵路在其他非春運時期將會出現巨大的運能過剩。這決定了春運難題無解的困境。
客觀上,實名制、網購增加了“黃?!钡蛊钡募夹g難度,較有效地遏制了倒票行為,但這些舉措僅僅縮小了過去被黃牛票制造的供給差距,并不會增加供給總量。
所以,指望從技術角度解決春運買票難問題,并不現實。要從根本上解決票難買問題,唯從加快城市化,縮小地區(qū)發(fā)展差距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