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8日北京時間17點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結(jié)束。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正好在學校附近,聽到了考試終了的廣播,也看到了大批大批的考生涌出校門口的樣子。那是我第一次覺得高考離我這么近。一年的時間不長,但足以把我從高考的看客變成將要被看客看的人。我在家里寢食難安,索性把QQ昵稱改成了“準高三女青年”。我喜歡叫自己女青年,這三個字會提醒我:我已經(jīng)是個要有所擔當?shù)拇笕肆?。第二天去上學,為高考插的彩旗、擺的花盆、拉的橫幅、貼的告示都還在,高三的教學樓卻已經(jīng)人去樓空。突然成為這個學校里“輩分”最高的學生,我的滄桑感來得氣勢磅礴。
沒幾天的工夫,學校的LED屏幕上又滾動著“歡迎新生報到”(我們學校自主招生,提前錄取的高一新生)的字樣。我跟婉如說:其實學校跟賓館一樣,做的都是送往迎來的生意。
數(shù)學老師很欣慰地表示“幸好今年考的不是你們,幸好你們還有一年”的時候,我正低著頭看我被批得觸目驚心的練習卷。我沒心沒肺地想:這錯誤率和我發(fā)呆走神看小說玩手機寫稿子的高一數(shù)學課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出來混果然要還的。
我以為我已經(jīng)“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做好迎接高三的準備了。我也很努力地逼自己集中注意力了,可我上課仍然會心不在焉,看書仍然會昏昏欲睡,做題仍然會一知半解。
我在后來的日志里寫“如果,這就是我的高三。”那個句號結(jié)束了全文,因為我不敢想象,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下去,來年會是什么光景。
不久高考成績公布,我認識的學長學姐們有人歡喜有人愁,知道他們的分數(shù)以后,我又一夜輾轉(zhuǎn)反側(cè),滿腦子“明年明年……”
接踵而至的期末考暫時切斷了我的胡思亂想。我不希望像以前一樣考完之后再感嘆“讀到的都沒考,考到的都沒讀”,可是復習不到一會兒又開始覺得倦怠。可想而知,我還是考得不怎么樣。
比我們小的孩子們陸續(xù)放暑假了,放學的路上越來越寬敞,終于只剩下了要補習的我們“橫行霸道”。說沒有點兒心理不平衡那是騙人的。
搬到傳說中風水很好的高三教學樓的那天,我沒有別人形容的思緒萬千,我只是哭笑不得:我從高二向高三過渡的“奔三”之路怎么走得這么“二”?
不過我一直記得信號說的:人可以很二,可以非常二,但不能一直二。
[ 編輯:苗與]
myhqs@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