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外號總是直指真相的!古龍就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名字可能起錯,外號卻不會。比如這個人的名字叫聰明,人卻可能并不聰明;但若是一個人的外號叫笨蛋,那他基本就是笨蛋了。
圍繞外號我們能想起很多往事,可笑的可悲的、歡快的憤怒的、簡單的曲折的,所以說,沒有外號的青春——是不完整滴!
外號這事兒與暗戀有關
◎文/ 單弦
外號這事兒與暗戀有關
◎文/ 單弦
俗話說每群人里都有一個叫“胖子”的人,我沒有遇見那個胖子卻遇見了一個高高瘦瘦的少年。
十六七歲那會兒愛折騰自己的發(fā)型,短發(fā),馬尾辮,爆炸頭?;锇閭兲貏e喜歡跟在后面拉著我的頭發(fā)給我取各種外號,類似于蘑菇,菜花,獅子頭等等。雖然我都可以坦然接受,但不代表我都喜歡。哪個姑娘愿意自己有個和動物花草有關的外號呢。
17歲的夏天,我在灌滿風的走廊遇到他,那時的我竟面帶幾分羞澀地低下頭,后來便纏著閨蜜要她們給我取個好聽的外號,一定要響亮,讓他聽一次就記得的。
后來不知誰想出“英俊”這個稱呼,還告訴我這是氣質與美的結合,我便也笑著同意了。那個夏天,蟬鳴聲以外走廊一直回蕩著叫喚我的聲音以及我的歡笑聲。
算起來也是青春年少為了吸引他人注意的小心計啊,但終究是成功的,有一天他走過來問,“你真的叫英俊嗎?我一開始聽到這名字還以為是個男孩子?!蔽覍χp輕笑了。
高三那年也就是《仙劍奇?zhèn)b傳3》熱播的時候,隔壁班一直有個男生愛叫我“豬婆”,我當時很是不喜歡?,F在想起來,那是景天對雪見的昵稱,而那個稱呼是否又在暗示什么呢?
如果哪天再遇到他,我要問一問。
各種“魚”
◎文/ 馮瑜
我一直覺得我的名字很好聽(你可以覺得我很自戀),但人們似乎忘了三國那個誰還和我同名不同姓,也不知道“瑜之者,玉也”的詮釋。聽到與“yú”同音的字,第一反應仿佛都是水里游的那家伙。于是,從小我就無可避免地與各種魚扯上關系。
最初是“金魚”,長大一點成了“四眼魚(戴眼鏡)”,再往后從活魚變成經過加工的“咸魚”,惹了對方生氣還得變成“死魚”,到了高三,索性簡化成了包羅萬象的一個“魚”字……可見,變形金剛只是浮云。
曾經很在意別人喊自己的外號,還為此要求父母給我改名字。常常為名字和別人急紅了臉,而對方往往是調皮的男孩,我越著急越在意,他喊得越歡越起勁。
后來有人告訴我,不搭理他們,覺得無趣后他們自然會走開。然而,這個成年人的法則不適用于年少孩子的領域。
現在想來,當時不過年紀小,不懂得琢磨對方的表情,甚至弄不懂何為生氣的表情,誤認為不理會便是默認,為“逗樂”而去逗你玩的行為,這的確給人(至少給我吧)帶來了不愉快,卻不出自惡意。然而,長大之后,這份不加掩飾的情感卻找不到蹤影了。
嘞嘞傳
◎文/ 二笨
我不知道想要一個天性木訥的丫頭開口說話有多難,但我知道想要一個“啞巴妞”變身“大嘞嘞”定是難上加難。好吧,我是個例外。
那是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注意渲染氣氛),小風嗖嗖地吹。突然,天空中咔嚓一個響雷,我伴隨著一家人的無限期待來到這個世界上。喜悅瞬間淹沒了家里的每個角落,屋里屋外皆是一片歡呼聲,鼓掌聲,恭喜聲,可就是沒有——我的哭聲。
媽呀,這孩子不哭!
本以為我出生不哭只是偶發(fā)現象,誰知我這種詭異的沉默居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愈演愈烈。兩歲了,我竟然還不會說話!這可急壞了我那有愛的爹娘。這個三天兩頭拉我去醫(yī)院,親自上陣威逼利誘教我學說話,那個在墻角立根棍子告訴我如果我再不說話就要挨打,拍胸脯保證只要我開口全商店的糖都給我買下來。奈何爹娘有意,丫頭無情。三歲,我“啞巴妞”的外號還是成了板上定釘,鐵打的事實。
可老天就是這么怪,你要他乖他偏不乖。這天俺娘把我“啪”地一聲扔到了自家炕上,責令我那話癆哥哥好好看著我,然后笑瞇瞇地對我說“丫頭乖哦,媽媽做飯去了?!彪姽馐鹬g,大腦突然掉線。我氣沉丹田,猛一抬頭喊:“你做了我也不吃?。?!”
老媽詫異地看著我,我也詫異地看著我自己。一時間空氣凍結,萬籟俱寂。直至……“哎呀我的妹呦,”我哥喜極而泣,“我在學校有倆外號,一個大嘞嘞,一個大白話。太多了,今兒個我就把這‘大嘞嘞’的外號給你啦!”
于是乎,這個美好的世界上,又多了一個多嘴多舌的大嘞嘞。
那一年,我們外號纏身
◎文/ 赫喬
話說,青春呼啦啦地過去,你腫么可能連個外號都木有?
當一個少爺或是姑娘擁有了一個可以在小圈子里打出名氣的外號,要么是因為霸氣與個性,要么就是其行為上習慣性地讓我們驚為天人,再要么就是因為一件特別二的事讓我們記著一輩子。
我的高中同桌典型就是后一種,我們叫她農民。一個姑娘被叫成農民,而且一叫就是三年,導致上課一提到田地、農業(yè)、果樹嫁接就會全班范圍內極其默契地哄堂大笑。不過,也多虧了我們班氛圍的神奇與友善,各路大神才沒有因為這種情況斤斤計較,才讓各種上不了臺面的外號流傳于世。當然了,在這樣一個集體里,沒有外號是一件不正常的事。
外號響當當的人又往往不只一個外號,比如我們班的海濤被某女生宿舍叫做Tony,也自封董委員長。再比如說我另外一個特別萌的同桌,有人叫她兔子也有人叫她藏羚羊,可我覺得她什么都像,所以就每天找一種萌系小動物來當她的外號。
但是吧,我覺得最有境界的還是甘雨,她在一個短短的高三就收獲了不下幾十個外號,差不多每個跟她有點熟悉的人就想給她起個外號,但最后叫的最多的當然還是她的名字?,F在想想,真正有境界的人不需要外號,只要提起她的名字就可以讓我們拍桌狂笑。當然,就是因為有那么多美好而繚亂的回憶,至少我現在想起這個當年外號纏身的姑娘,是微笑著的。
請叫我大媽
◎文/ 暖夏
有一天心血來潮,四處采訪:“對我第一印象是啥?”
裴裴似乎等這一刻很久了,她激動地一拍桌子,“聽我說!我記得!開學第一天時你自我介紹,上來就說‘我就不多說了’,然后兩眼一亮,就叭叭叭講個沒完,到最后還特意強調,‘就說這些吧’,當時下面都驚呆了,簡直一大媽!”旁邊小子們一陣附和之聲,由此一錘定音。
轉眼這都快三年五載了,在路上碰個面,一幫子沒心沒肺的還要隔著馬路用力揮著手奮力吶喊,“大媽??!大媽!!”不知道的以為賣菜的來了,都急著掏錢包。
想當年我處在大媽巔峰期的時候,已經進化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有一次為了給索菲強調買東西的注意事項整整追了她一公里,最后她一邊追公交車一邊回頭狂喊,“知道了!你真是我媽啊!”我在后邊一邊追她一邊狂喊,“對!對!填發(fā)票的時候起頭一定要寫學校的全稱!一定要!”
有時候借公務之機我總愛啰嗦幾句,強調紀律的時候啰嗦幾句,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啰嗦幾句,編排隊形的時候啰嗦幾句,時常,當我侃侃而談?chuàng)]斥方遒的時候,會突然用余光看見臺下一片幽怨的目光,如果運用通感,那簡直是余音裊裊不絕如縷,我霎時頓悟了,于是咳嗽幾聲,收尾,“所以大體就是這樣,不過你們一定要注意,變換隊形的時候要前后對正左右看齊,咳咳……解散解散?!?/p>
有人又在那邊嘮叨我,“你又在那邊叨叨啥啊大媽?”
我回首嫣然一笑,“大媽就喜歡沒事兒嘮叨,人之常情嘛?!?/p>
主題總結
◎文/ 苗與
外號,顧名思義,也就是一個人除學名外在其他人口中的另外一種叫法。絕大多數都是根據長相特征,體態(tài),日常行為以及性格四大方面考慮而取的。或許每一個人的生活里都有這么幾個人,以至于看到這些文字,你最先想到的是那幾張無視你的不滿整日叫你外號的很欠扁的臉;又或許每一個人都曾暗自慶幸,在外號飛滿天的歲月與彼此遇見,邂逅了一段嬉笑怒罵的時光,完整了一段剛剛好的青春。
所以,你要是想在中學時光里順風順水所向無敵,千萬別辜負喊你外號的那些人,也別向往沒有外號的冷清日子,高貴冷艷型的人請閃退,苗與姐姐負責任地說:想混好了,沒有外號,那不科學!
編輯:苗與
myhqs@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