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選自《戴望舒詩文名篇》,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年)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創(chuàng)作于政治風云激蕩的1927年夏天。詩歌中,詩人以悠長而寂寥的雨巷暗喻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xiàn)實,以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暗喻大革命中失敗的人,以像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喻指美好而又渺茫的理想。這些象征性的意象,使詩歌產(chǎn)生了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