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都在接受孔融讓梨的教育,大的要讓小的,一直到今天,我們還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孩子。但孩子能接受嗎?
不恰當?shù)幕卮?/p>
因為你比弟弟大,所以你得讓他!
這個“因為……所以”的句式并沒有真正解決孩子心中的疑問,你仍然沒有告訴他,為什么我得讓比我小的。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人,但為什么在某些時候,父母會偏幫了別人呢?
因為小弟弟不懂事,你懂事嘛,所以你就讓讓他吧。
謙讓與是否懂事其實關(guān)系不大,也并不是不懂事就可以為所欲為。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為日后不負責(zé)任的行為找到借口——因為我還不懂事。同樣,在比自己大的小朋友面前,孩子也可以同理認為:我比他小,所以我不懂事,因此我可以怎樣怎樣……這并不是父母希望看到的吧?
聰明父母的回答
如果遇到一個大哥哥正在玩一個你很想玩的玩具,你希望那個大哥哥和你分享嗎?你不覺得多一些小伙伴和你玩這個小汽車,會更加有趣嗎?
分享一詞聽起來是不是讓人覺得很舒服?小弟弟并沒有把你的玩具搶去,只是和你一起分享而已。爸爸媽媽知道你喜歡這個玩具,并沒有剝奪你玩的權(quán)利,只是希望你可以和小弟弟一起玩而已。讓孩子將心比心學(xué)會思考,同時也告訴了孩子爸爸媽媽其實是愛你的,因為愛你,所以希望你學(xué)會謙讓和分享,這會讓你擁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聰明的父母會用同理心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學(xué)習(xí)分享的樂趣。
(摘自《小豆丁大問題》 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
編輯 王淑娟 mochouw@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