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小博是個小頑皮,做任何事都沒定心:坐著,仿佛凳上長著刺;站著,抖抖腿也好的。看書堅持不了三分鐘;畫個畫盡瞎涂瞎抹;做個手工把工具撒滿一地,還動不動耍小性子。一開始,小博父母沒把這些放在心上,以為孩子小不懂事,等孩子漸漸大了,開始接受學(xué)校教育了,自然會變好的。然而沒想到,如今孩子上了一年級,那些老問題沒解決,新問題倒一個接著一個又來了:早上起不來,上學(xué)總遲到;作業(yè)拖拉,還要父母陪寫;老師反映他上課影響他人;喜歡說謊。這么多毛病堆一起,令小博父母大傷腦筋。他們心急如焚,卻束手無策。于是,特地跑來與我這個做老師的姑媽一起商量,該如何教育小博。
針對小博的情況,我給夫婦倆開了一個“藥方”——給小博頒發(fā)“犯錯許可證”。兩人聽了一頭霧水,猜不出我葫蘆里究竟裝的是啥藥。弟妹耐不住性子,差點掉下眼淚來:姐,你還有心思跟我們開玩笑啊,你就快說說該怎么辦吧,我都要急死了。我笑著說:進本單位停車要有許可證,去外單位辦事停車更要有許可證才行,你們?nèi)W(xué)校找孩子也要有老師簽字的許可證吧。夫婦倆點頭,卻不知所以然。我繼續(xù)說,有了這張小小的許可證,就有了規(guī)范,有了約束,一切都變得有序起來,同時也有了一份可靠的安全保障。這一切不正是發(fā)證方與持證方都樂意看到的嗎?夫婦倆聽完仍舊一臉焦急和疑惑。
看他們這副樣子,我便一本正經(jīng)地解釋起那張“藥方”: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小孩子。你家小博是天性頑皮了些,但千萬不要給他貼上什么“多動癥”之類的標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能僅靠棍棒教育,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偶爾讓孩子犯點小錯誤是很正常的,當然,不管教也不行,放任自由的后果往往是愈演愈烈。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容忍孩子的犯錯,讓他們在一次次的糾錯中成長起來呢?給他頒發(fā)三張“犯錯許可證”,每張許可證只允許犯一個錯誤。然后,跟孩子約法三章:三張“犯錯許可證”是有有效期的,可以一學(xué)期,也可以視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兩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兩個月,只要與孩子達成共識。如果三張使用完,繼續(xù)犯錯,就必須接受相應(yīng)的懲罰。若三張沒有全部用完,則給予一定的表揚和獎勵,可以依據(jù)所?!胺稿e許可證”的多少決定獎勵的程度。
教育孩子是一種慢的藝術(shù),需要循循善誘。教育學(xué)者張文質(zhì)先生在《慢教育》一書中提到:“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guān)注與規(guī)范’?!彼裕鳛榧议L一定要有清醒的意識,要有與孩子一起慢慢成長的意識?!胺稿e許可證”既是對孩子的一種有度的允許,又是一種自律的規(guī)范。這樣一種有張有弛、有獎有罰的教育方式,孩子也能接受。若違反合約,孩子便會心服口服地接受懲罰。而每一次懲罰和獎勵都是教育的最佳契機,都會在孩子的心田播下一粒新的種子。當日光豐沛,雨露充盈,那粒種子便會頂破蒙塵,給你一地碧綠的驚喜。
最后,夫婦倆帶著我開的“藥方”欣欣然回去了。
我靜候佳音。
編輯 王淑娟 mochouw@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