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第一次和我促膝長談,夜聊青春。坐在大冬天的暗夜里秉燭把話,的確別有一番詩意。
話至情深處,不免傷感。我開始向你抱怨我的一切。生活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有的時候,我連自己該做點什么,能做點什么都不知道。爸媽說自己很累,天天加班,工作,擠地鐵,可我覺得我比他們累多了。
每天6點起床,從五環(huán)路坐公車趕去三環(huán)路上學。早餐,預習,單詞任務,都必須在下公車之前完成。早上四節(jié)課,足以把你上到精疲力盡。但別著急,這不過是個熱身而已。
中午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聽起來很多,用起來很少。如果回家吃飯的話,來去公交就得花去整整五十分鐘——這還得看運氣,得看天氣,得看路況。如果運氣不好碰上下雨天,那你就等著遲到罰站吧。
在學校用二十分鐘解決中飯之后,不代表你就有四十分鐘的時間可以任意支配。早上四堂課的任課老師們估計前夜就想好了要給你布置什么作業(yè)。你只能趕緊乖乖跑進教室,奮筆疾書。
好不容易捱到傍晚,以為可以回家休息,卻還有個附加的晚自習。為了提高升學率,晚自習不再是所謂的晚自習——上課,考試,講解試題,弄得比正課還要奪命。
十點下晚自習,匆匆忙忙趕到家,洗漱一番后,恰好十一點整。注意,如果你不想班主任明天給你老爸老媽打電話,那你還是乖乖拿出學校發(fā)的題海追魂冊好好弄一弄。
好不容易熬到放假,以為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順便去鄉(xiāng)下度度假。豈料,在這個時代,暑假和寒假早已成過期的代名詞。
放假的號角還沒吹響,學校門口就到處貼滿了招生廣告。鋼琴班、舞蹈班、寫作班、奧數(shù)班、外語班、高考班……
你能想到的那些班,這里都有。你想不到的那些班,這里還是有。不必你操心,為了讓你不輸在起跑線上,爸媽早就勒緊褲腰帶幫你報名了。
我?guī)捉拊V的腔調,并沒能喚起你的安慰和同情。你猛吸一口手里的煙,喝了口酒,開始向我陳述你那個時代的青春故事。
49年出生的你,剛好逢上新中國建立。你以為亂世已去,今后便可坐享太平熟料,天不從愿,就在你最需要營養(yǎng)長身體的時候,自然災害來了,1961~1963,整整三年吃不上東西。
鑿壁借光,懸梁刺股,決定要上大學,結果,1966年文化大革命,取消高考了。
再后來,年齡到了,談戀愛吧,男女打扮不分了。女同志要掩飾得越神秘越好。無處不在的鐵姑娘、假小子、二女子,不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混到70年代中后期,該結婚了,卻又忽然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你是回城,還是高考,還是結婚?好不容易做出決定,把這些都熬過去了,想多生幾個孩子享受天倫之樂,好了,計劃生育來了。
等到后來,想一心撲到孩子身上,干點事業(yè)的時候,自己下崗了。
千辛萬苦把孩子拉扯到大學畢業(yè),卻又偏偏碰上要命的工作難、住房難了——摳著指頭算來算去,自己那點積蓄,還不夠買個衛(wèi)生間……
聽著你的故事,我忽然想哭了。我們雖然天天住在一起,可我卻從來不了解你。
你用布滿厚繭的大手輕拍我的肩膀說,成長,其實就是一個跨越苦難的過程。彼岸雖然陽光芳草,瓜果鮮美,但到達彼岸的方法,卻只有一個,那就是一步一步走完腳下的路。
我想,我會咬牙走完今天的路。我不抱怨,因為我懂,沒有哪一代青春是容易的。
(編輯 王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