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yè)內,盡管對內地文物藝術品拍賣第一槌的認定有異議,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變化,首批拿到國家文物拍賣許可證的5家拍賣企業(yè)在發(fā)展壯大中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
百年老字號榮寶齋旗下的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即是首批取得國家文物拍賣許可證的公司之一。自1995年槌響首場藝術品拍賣,至今已舉辦了近百場拍賣會,涉及中國書畫、油畫雕塑、瓷器、玉器、古籍、鐘表珠寶等諸多領域。近20年的發(fā)展,北京榮寶拍賣經歷了金融市場的風云變幻,見證了藝術市場的跌宕起伏,也由此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fā)展的道路。
藝術品拍賣大有可為
在中共中央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總體前景樂觀。2011年宏觀經濟數據呈現溫和及回落的趨勢。由于貨幣緊縮政策和房地產、汽車等終端消費下滑,相當一部分流動性資金從其他投資市場退出轉而尋求其他出口,藝術品市場憑借連續(xù)幾年爆發(fā)式增長吸引了這批資金的注入。
根據中國拍賣行業(yè)協會《2010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公報》發(fā)布的信息,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國具備文物拍賣經營資質的企業(yè)有250家。另據2011年5月倫敦《藝術報》報道,全球從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機構有3200家。顯然,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機構數量已占到全球的7.81%。
2010年度,全國共舉辦691場文物藝術品拍賣會,共分2698個專場,上拍561326件(套)拍品,成交326074件(套),實現成交額396.96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74.03%。文化部文化市場司發(fā)布的《2010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中稱:“2010年我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1694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41%。而2010年度我國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金額達到589億元,同比增長了177%?!笨梢?,2010年度我國藝術品拍賣的增長率遠遠高于整個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平均增長率,并且在整個藝術品交易市場中所占份額大步提升了16.94%。
歐洲藝術博覽會發(fā)布的《2010年全球藝術市場:危機與復蘇》中顯示:2010年全球藝術品拍賣交易額為430億歐元,比2009年增長了52%。其中,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所占份額為23%,僅次于美國。相比全球藝術品市場52%的增長率,2010年度,中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之一。由此可見,藝術品拍賣行業(yè)在中國大有可為,但同時也要看到急劇增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老字號肩負更多責任
近幾年,我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迅速改變了之前環(huán)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市場相對集中的局面。處于領軍地位的北京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2010年度成交總額高達308.05億元,占全國77.60%的市場份額。
北京榮寶拍賣位于北京古文化街琉璃廠,幾百年積淀的人文氣息與榮寶齋的金字招牌,不僅為榮寶拍賣帶來了廣泛資源,同時也賦予了榮寶拍賣更多的社會責任。榮寶拍賣自1994年成立至今,已有18年歷史。作為首批拿到文物拍賣許可證的拍賣公司之一,始終依托榮寶齋這個老牌企業(yè)的深遠影響力,同時靠自己深厚的經驗積累和長期的文化傳統,堅定不移地致力于“精品”拍賣路線。
回顧歷史,從解放初期一直到“文革”以后,國家委托榮寶齋、朵云軒來發(fā)行藝術品,推行美術作品的文化價值,像齊白石、李可染、黃胄、王雪濤等畫家作品第一手都由榮寶齋售出。歷經社會動蕩,藝術市場的起起落落,之前確立的價值體系在現如今是否能夠繼續(xù)遵從,需要時下的藝術品市場做檢驗。如果我們仍能在這個價值體系中兌現人們曾預期的美術品本應擁有的市場價值,曾經的價值在今天的市場中被證明仍然有效,這就會給市場帶來信心,堅定人們繼續(xù)投資藝術品的信念。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我們致力于做藝術市場中最堅實的底盤,而不是讓人群容易困惑的高燒市場。
實現藝術品安全兌現
針對藝術品市場的現狀,各家拍賣公司在選擇自己定位時,不同的價值取向將拍賣公司分為三類:第一類拍賣公司的首要目標在于推升價值,他們將藝術品的價格不斷推高,為藝術市場不斷注入強勁的動力,并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也引發(fā)了社會公眾更大的價值想像空間;第二類拍賣公司致力于兌現價值,這類公司以合情合理兌現藝術品的價值為己任,遵從藝術品發(fā)展的自身規(guī)律,實現交易雙方的互贏共生;第三類拍賣公司則屬于透支價值,他們操縱假畫、劣畫流入市場,擾亂市場秩序,成為市場的害群之馬。
北京榮寶拍賣致力于成為第二類拍賣公司。在藝術品投資理念中,最根本最首要的是藝術品能夠安全兌現,其次才是設法增值。雖然在拍賣活動中,價格翻倍成交的現象時有發(fā)生,但這并非理性交易的本質追求。一夜暴富也不是大多數理性藝術品交易者的根本目的,實現藝術品安全兌現才是人們最根本的需要。在眾多拍賣公司中,榮寶拍賣將自己定位為做藝術品市場最堅實的底盤,通過拍賣活動,梳理出一個社會所公認的藝術品價值體系。
北京榮寶2010年共上拍5428件作品,成交4393件作品,成交率為80.93%,成交總額為95884.8萬元。在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yè)中,上繳營業(yè)稅排名第七位。從數據中還可以看到,在實現營業(yè)稅排名前十位的企業(yè)中,榮寶拍賣的成交率排名第五,委托人兌現價值的希望在榮寶拍場具有可期待的意義。因此,以兌現價值為企業(yè)的目標,是圍繞“做藝術市場最堅實的底盤”這一戰(zhàn)略定位而制定的,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要在競爭中取得雙贏
確定了公司戰(zhàn)略,接下來就要在所選定的藝術品拍賣領域與對手展開有效的競爭。有競爭并不是一件壞事,競爭能帶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更理想的狀態(tài)是在競爭中取得雙贏。
以優(yōu)質服務為著力點 在拍賣企業(yè)競爭激烈的今天,作為服務行業(yè)的拍賣公司未來的市場競爭就是服務的競爭。拍賣公司作為拍賣主體之一,可謂一手托兩家——委托人和買受人。平衡兩者的關系,了解各方需求,做好雙方的服務工作,才能使企業(yè)在未來競爭中得以立足和不斷發(fā)展。
首先,要給委托人以信心。為此,我們的服務工作就圍繞委托拍品的具體工作展開。從簽訂合同起,拍品將會被安全、認真、嚴格地保管;對重要拍品的研究工作也隨之展開,如何發(fā)掘藝術品的價值體系,挖掘它所擁有的藝術文化背景附加值,是提升藝術品價格的重要保證。同時,還充分利用榮寶齋的廣泛資源,團結各方專業(yè)人士,為拍品嚴格把關。在審定上拍以后,圖錄的編輯、市場的推廣、展覽的布置等一系列工作都將以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展開。
其次,要給買受人以放心,相信他們在榮寶拍場所競買到的作品具有收藏和投資價值。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客戶想要購買某類或某個書畫家作品的需求。因此,隨時了解客戶的需求并積極尋找滿足他們需求的拍品也是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
再次,從市場參與的人員結構來看,大部分客戶兼具委托人和買受人的雙重身份。因此,在對他們的溝通和服務上需要保持公司理念和服務意識的一致性。
以書畫作品為重頭 榮寶一直致力于書畫領域,這與榮寶齋的經營領域有關。因此,榮寶拍賣盡管也對諸多收藏門類進行開發(fā),但書畫向來是拍賣場上的重頭戲。
這也與整個藝術品市場的拍品結構和價格相關。據中國拍賣行業(yè)協會《2010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成交文物藝術品共326074件(套),成交總額為396.96億元。按成交拍品件數劃分,中國書畫、油畫及當代藝術、瓷玉雜項、古籍碑帖、郵品錢幣和其他類所占的份額分別為:48.48%、2.27%、32.24%、5.59%、9.34%、2.08%;按成交金額劃分,所占的份額分別為:66.25%、7.08%、23.07%、1.50%、1.10%、1.00%。無論是成交件數還是成交金額,書畫都是主角,說明了這一收藏或投資隊伍的龐大,具有良好的市場消化和換手能力。瓷玉雜項和油畫及當代藝術也具有良好的成交份額,這也是榮寶拍賣除書畫以外一直堅持和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的拍賣門類。
以估價準確為參考 委托人、買受人、拍賣人組成了拍賣市場中的三方主體,拍賣公司單方不能完全主導拍賣結果,榮寶更愿意看到藝術品在一個合理的估價范圍內成交。所謂底盤市場,是指我們能托住這個市場的價值底線,使得拍品能在這個價值底線上成交,并沒有露底,這樣也可以使買受人心里踏實,他將來也能預期實現拍得藝術品的價值兌現。
拍賣公司應盡力規(guī)避買賣雙方的風險,榮寶拍賣注重成交率,注重藝術品價值的實現,理性看待藝術品的“虛高”價值。雖然藝術品不能精準定價只能初步估價,而榮寶更看重估值最基本的那一塊,即低估價部分。雖然成交價經常出現高出高估價部分很多倍的現象,然而如果交易的結果超過估價部分過高,則會帶來泡沫風險,這是買受人所不愿承擔的風險。所以對于拍賣企業(yè)來說,估價的相對準確性是公司專業(yè)性的體現,應當保證藝術品在一個比較準確的估價范圍內成交。相應地,此時的成交價格所反映出來的對市場的判斷也是較為準確的,以及公認度較高的。一旦成交額高出估價好幾倍,那說明估價存在較大偏差。同時,估價不能太低,以免給委托人帶來兌現價值過低的風險;若成交價太高,又會給買受人帶來泡沫風險。
硬件與軟件同步提升
根據近20年的藝術市場發(fā)展情況來看,藝術市場有其特殊的運行周期。以2003年至今為例,2003年秋至2005年底是發(fā)展的一個高峰期,交易量增加,交易總額提高,參與人數增多;2006年春至2008年秋,是市場的調整期,市場出現回落,逐漸回歸理性;2009年春至2011年秋,是又一輪高峰期,藝術品拍賣進入億元時代,成交總額增加,成交記錄不斷被刷新。但從2011年歲尾的情況來看,市場又開始遭遇寒流,進入調整期。很顯然,藝術市場以三年為一周期,進行著不同階段上的調整。
藝術市場也遵循著價值規(guī)律的曲線,正在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指揮下,進行著市場調節(jié)。波峰和波谷,是藝術市場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兩極。因此,如何把握規(guī)律,在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公司職能戰(zhàn)略,具有重要意義。職能戰(zhàn)略即是讓企業(yè)內部不同的職能部門更好地為各級戰(zhàn)略服務,提高組織的整體效率。在藝術市場發(fā)展的各個階段,不同的市場環(huán)境需要不同的職能戰(zhàn)略相配合。
在未來發(fā)展中,公司的職能戰(zhàn)略將配合“服務”這一核心競爭力,為實現價值兌現而進行組織結構的相應調整。首先,強化公司設立的市場部的工作職能,明確工作范圍,平衡委托人與買受人之間的關系。在一定范圍內開展市場調研,了解客戶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工作。在具體工作開展中,配合公司的拍賣活動進程,進行信息傳達、溝通交流和開展藝術沙龍、精品點評等社會活動,讓客戶有更多機會享受到服務,同時也有更多機會了解榮寶的理念和企業(yè)文化精神。
其次,在制度范圍內簡化工作流程,以靈活的機制給客戶帶來方便,提升客戶的滿意感。再次,塑造良好的企業(yè)文化形象,提升品牌吸引力。企業(yè)間競爭的焦點正從價格競爭向非價格競爭轉移、從產品本身向產品以外延伸。企業(yè)要想獲取競爭力,除了依靠傳統的資產、設備和技術等“硬件”外,更要注重構建以企業(yè)文化、企業(yè)社會責任、商業(yè)倫理以及企業(yè)價值觀等為主體的“軟實力”。以企業(yè)社會責任為例,榮寶拍賣曾在汶川地震以后組織過兩次義拍活動,2011年又承辦了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拍賣活動,得到業(yè)內贊揚。
總之,提升服務意識、擴大藝術品市場的流通渠道是榮寶拍賣思索與探求的問題,也是榮寶拍賣對于藝術品收藏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