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大學之前,我們“爬題山、游題?!保嘤谏角е?、海無邊。大學里也有山有海,不過它們不會讓你苦于做題,它們是貨真價實的鐘靈毓秀。我不是蒙你,不少大學中都藏有青山碧水,經(jīng)典古跡,今天就請你跟隨求學小編,一起參觀一下吧!
北大未名湖
未名湖之于北大的意義,除了它本身所固有的美麗之外,更多的已經(jīng)凝結(jié)為一種文化意義上的象征。據(jù)知情者說,它的名稱是出自錢穆教授的靈感。它能以“未名”而揚名天下,是因為那些曾在湖邊散步、凝神的大師們,他們自由、深邃而悠遠的思想熏陶,讓這湖水、這園林生出了一種獨特的靈氣。有一首詩曾一度在北大流行:
未名湖是個海洋,詩人都藏在水底,靈魂們?nèi)羰且粭l魚,也會從水面躍起。
未名湖被未名北路和未名南路合抱,沿北路東去,漫步湖邊,可以體驗到未名湖美麗的神韻。湖周圍樹木蔥蘢,春天鵝黃、夏日濃密、秋季金黃、冬季銀白,季季各有不同,但未名湖的神韻卻不會變。到了冬季,未名湖上堅冰成型,湖面上就是滑冰人的天下了。每天下午,無數(shù)校內(nèi)校外的滑冰愛好者齊聚湖面,偶爾會排成長隊,也間或會撞成一團,一時間歡笑聲、尖叫聲齊齊響起,那青春飛揚的景象,哪還有半點冬日的寒意。
廈大情人谷
廈大情人谷原來不叫情人谷。它位于廈大男生宿舍凌云3舍附近,因為此地相當幽靜,風景美麗,因此人送外號“情人谷”。它是廈大與北面五老峰由地勢造就的一個山谷,一條落滿枯葉的小路,彎彎曲曲從情人谷經(jīng)過廈大水庫通往五老峰頂(這一片山從海上遠遠看去像是五個老人,因此得名)。山谷里有個人工水庫,在廈門還未引進九龍江水之前,廈門大學師生的用水幾乎都靠這個水庫供應。水庫有五老峰的秀峰靈石為屏,奇花異草為錦,水光山色就美得恍若仙境。如今學校領(lǐng)導為了讓師生紀念此處的供水歷史,也為了教育學生飲水思源,故將情人谷命名為“思源谷”。
武大珞珈山
珞珈山原來叫落架山和羅家山,珞珈山現(xiàn)在這個名字,是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改的。珞,是石頭堅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婦女戴的頭飾?!奥漶{”與“珞珈”二字諧音,寓意當年在落駕山篳路藍縷、辟山建校的艱難。珞珈山腰,有十八棟小別墅,住過很多知名教授。郭沫若的別墅離周恩來的別墅很近,僅幾步路。
珞珈山名副其實遍地是名勝。國共合作抗日時期,武漢的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它一度成為全國抗戰(zhàn)中心。蔣介石、周恩來那時都在武漢,就住在這珞珈山。如今,他們的舊居都保存完好。軍政界要員離開武漢后,這些別墅就還給了從樂山歸來的武大教授們?,F(xiàn)今,教授們嫌住在山上不方便,這幾年都下山住新公寓了,別墅大多空了下來。
華東師范大學麗娃河
作家李頡說:“在我離開學校之前,幾乎天天早晨跑到河邊對著河水,坐在河岸邊的草地上靜心、打坐、談人生,跟女孩子聊噩夢、美夢、白日夢?!焙髞?,他的小說與麗娃河同名。
20世紀20年代,一位名叫何塞馬利奧·費爾南德斯的西班牙僑民買下這塊地,造起上海開埠以來的第一座郊野度假村,不久這座園子轉(zhuǎn)賣給了一位十月革命后流亡上海的白俄貴族,成了他的私人花園。這位貴族有一個崇尚自然、自由的女兒,名叫麗娃,麗娃愛上了中國一位姓沈的窮見習醫(yī)生,遭到了父親彼得羅維奇的極力阻撓,在多次逃跑失敗后一個下雨的秋夜,她跳進了這條河。彼得羅維奇悲痛欲絕,為了悼念女兒便給這條河起名“麗娃”。故事凄美動人,師大也因此獲得了“愛在華師大”的名頭,這更為麗娃河增添了一層柔媚的色彩。
清華大學水木清華
水木清華是清華園內(nèi)最引人入勝的一處勝景,地處工字廳后門外。四時變幻的林山,環(huán)瓏著一泓秀水,山林之間掩映著兩座玲瓏典雅的古亭,正額“水木清華”四字,莊美挺秀?!八厩迦A”出自晉人謝混詩:“惠風蕩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闭兄熘蠎矣星宓拦膺M士,咸、同、光三代禮部侍郎殷兆鏞撰書的名聯(lián):“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p>
復旦大學燕園、曦園
燕園原為私人的別墅,它插在復旦校園和排球場之間,令師生深感不便。1934年12月,復旦校董會決定向業(yè)主購買該園。燕園和曦園自然成形,與周圍建筑相映成趣,極具江南特色。它的名字源于劉禹錫的一句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p>
曦園的“曦”字預示朝陽。曦園內(nèi)的小土丘上總有人坐著或躺著,像是在等待櫻花的開放。而一到四月,便滿坡滿坡地鋪著粉紅的櫻花瓣。燕園內(nèi)的小別墅,今為國際政治系,原為學校的會議廳,重要集會均于此處舉行。樓前小橋流水與大片草坪相連,是新中國成立前進步師生為反抗反動當局開展斗爭時集會演講之地,也是學生罷課示威游行集隊出發(fā)的場地,故有“民主廣場”之稱。
湖南大學愛晚亭
愛晚亭雖然不在湖南大學校園內(nèi),但離湖南大學近在咫尺,同處岳麓山下。愛晚亭的名字取自唐代詩人杜牧在《山行》中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其原名為“紅葉亭”“愛楓亭”。相傳清代才子袁枚在看了杜牧的詩后獨取“愛”“晚”二字,將原本的亭名改成了“愛晚亭”。到了岳麓山,若不在愛晚亭坐坐,就是漏了一處絕佳的風景。愛晚亭和青楓峽相連,有一條斜斜的石徑,經(jīng)過愛晚亭的右邊,直達青楓峽,這兒是全岳山麓楓樹、松樹最多的地方。夏天,當鳥兒也熱得停止了歌唱的時候,愛晚亭里涼風習習,樹影婆娑,由葉縫里漏下來的陽光,在石徑上印上許多整齊的圖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