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南北分界線的秦嶺,無論在地質(zhì)、植被和自然景觀方面,都獨一無二。然而于我,徒步穿越秦嶺主峰太白山,出于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理由——去看那滿山紅遍的高山杜鵑。
在陜西眉縣河底村簡單午餐后,小雨不期而至。我們搭出租車到了蒿坪寺。位于太白山北麓的這座簡陋而清幽的道觀,成了此次穿越的起點。主殿前的石階下,一大叢白色芍藥在雨霧中開得晶瑩剔透。
兩個身著青衣、頭戴發(fā)簪的道士從耳房中踱出來,邀我們?nèi)巳胛菪№T缏勄貛X一帶山林中多隱士,或道或禪。美國人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就寫了終南山(秦嶺山脈的一段)上幾個閉關(guān)修行的中國現(xiàn)代隱士的故事。這次行走太白,我心中暗自希望能夠“遇仙”,沒想到剛一進山,就從這兩個道士的眉宇間,看到了寧靜與平和。
見這綿綿的雨勢,他們好心勸我們,待雨停后再上路不遲。但對我們而言,這樣的天氣卻有一番別樣的朦朧之趣,于是婉拒他們的好意,徑自上路。
雨淅淅瀝瀝不緊不慢地下,每走幾步便會陷入腳下由泥濘和陳年枯葉織成的惱人的泥沼中,不勝其煩。忽見路邊寬大如翅的綠葉下,羞澀地露出低垂著臉的潔白鈴蘭。盛開的鈴蘭僅如茉莉花骨朵般大小。
同行的兩位友人都是專業(yè)的植物學(xué)者,在他們的指點下,我慢慢知曉和熟悉了路邊這些花花草草的“姓名”。那些被認出的植物就此便成為舊友一般,在路上每每遇見,都讓我心中喜悅。
山野間很多貌不驚人的植物都是珍貴的中藥藥材。比如淫羊藿,民間和中醫(yī)都認為能益陽補腎。林間的坡地上,碎米薺、萬壽竹綻開著白色花朵。灌木膀胱果和薔薇科的唐棣也處在盛花期,點點白色在枝頭雀躍。
這些常被匆匆而過的路人視而不見的路邊小野花,在植物學(xué)家眼中卻是絕對的主角。同行的植物學(xué)博士男每每發(fā)現(xiàn)一株嬌羞綻放的小花,便眼放異彩,喜上眉梢。只見他先緩緩低下身,單手輕輕撫平周圍的錯落枝葉,從各個角度仔細打量這“美人”,然后才將鏡頭對準(zhǔn)它們。有時,他還會只身爬上懸崖峭壁,只為記錄下他眼中的空谷幽蘭之芳容。
叢林中總是充滿變化和驚喜,一路伴著白色的鈴蘭、紫紅色的筋骨草、活血丹、短頸馬先蒿,以及成片的藍色秦嶺彎花紫堇,雖然雨霧彌漫,路途卻好像不那么艱難了。
次日起早,林間百鳥啼鳴,響徹山野。天依舊沒有放晴,周圍的綠色植物在雨霧間像罩上了白色的薄紗。天遂人愿,出發(fā)不到20分鐘,抬頭便驚喜地見到了它——太白杜鵑。
在這海拔2000多米的山坡上,遍布著四五米高的太白杜鵑。它那粉白的傘形花序就像新娘的捧花,成簇地高高綻放枝頭,而簇擁著它的葉片,則像舞者的綠色裙擺。
有杜鵑為伴,肩負的幾十斤背包便不再沉重,我的腳步頓感輕盈了許多。這一日行走了8個小時,傍晚,在穿過一片古老的巴山冷杉林后,我們抵達了明興寺。
明興寺僅一間陋室,依山傍路而建,室內(nèi)殘破空蕩,倒也潔凈。墻上懸掛著諸佛圖,香案上并無供品,僅有前人留下的一支未燃盡的蠟燭。倒是房梁上懸掛的一串瑪瑙佛珠,給這里增添了幾分禪意。
收拾停當(dāng),準(zhǔn)備起火取暖做飯。高大的百年冷杉上的枯枝是最好的薪柴。朋友上樹砍柴,我在林間撿拾他砍下的樹枝,滿滿一大捧抱在胸前沉甸甸地,滿心歡喜地走回去。不久,小屋上炊煙裊裊,遠看宛然一幅《太白山居圖》。
第三日,霧氣似乎退去,我們繼續(xù)上路。海拔逐漸升高,溫度逐漸降低。路邊雖然還能見到杜鵑花的身影,卻大多含苞待放。上至海拔2800米,一些路段開始為厚厚的冰雪所覆蓋。有的地方積雪沒膝,不注意就有陷進去的危險。我們只能循著前人的腳印,小心翼翼走過。
在亞高山針葉林帶間,偶有血雉、紅腹錦雞等小動物在林間遠遠窺探路人。待我們駐足觀看,它們卻調(diào)皮地轉(zhuǎn)身消失在密林深處了。一路上隨處可見野生動物的糞便,可惜沒有專業(yè)的動物學(xué)家?guī)兔﹁b定,我們猜測可能是秦嶺獨有的羚?;蚪鸾z猴留下的,當(dāng)然也不排除是可愛的黃河鼠兔、鹿,或者兇猛的豺、云豹。
中午時分,山林間的霧氣徹底散去,遠處,銀裝素裹的太白山主峰在飄動的云霧間忽隱忽現(xiàn)。太白主峰叫拔仙臺,海拔3767.2米。在山頂?shù)娜展庀?,我們留下飛舞的五色經(jīng)幡,放飛了祈福的風(fēng)馬。
之后,我們開始向跑馬梁方向下撤。跑馬梁海拔3500米,屬于第四紀冰川留下的特有的地質(zhì)地貌,是一片廣闊平坦、綿延40里的石海,一眼望不到邊際。走在上面,四周云霧縈繞,人仿佛置身云端,行走在虛空中。
繼續(xù)下行便發(fā)現(xiàn),秦嶺南麓與北麓的植被分布有明顯的區(qū)別。過了跑馬梁,我們漸漸步入原始森林。路旁的干草甸間,冒出一簇簇鵝黃色鴉跖花,笑臉相迎。由于海拔高、氣溫較低,這一帶的原始森林此時還沒有披上綠衣,太白紅杉裸露著枝條,盤根錯節(jié),蕭索間卻依然充滿力量。
我們走走停停,賞花聽鳥,在箭竹林里尋覓野生熊貓蹤跡,雖然未果,倒也樂此不疲。途中又見橙黃色的側(cè)金盞、中國喜山葶藶以及荷青花,偶有紫羅蘭報春,在草叢中含羞探出頭來。上山時遇到的許多含苞待放的植物,在這邊已大放異彩??梢?,南麓的氣溫明顯要比北麓高。
最后一日的傍晚,我們下至海拔1780米左右的龍洞溝溝口,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從一座獨木橋上跨越了湍急的龍洞河,不久便見到了公路和人家,抵達了此行穿越的終點都督門。村子附近有一處豪華建筑,向老鄉(xiāng)打聽后得知,這是南水北調(diào)引濟黑項目段的指揮部。我們就此離開大山,回歸了文明社會。
小貼士
游覽路線:
太白山主要穿越路線有5條,筆者的路線是營頭—平安寺—放羊寺—明星寺—大文公—大爺海—跑馬梁—老廟子—都督門。一般徒步需4天,來回乘車一天。此條路線雖然艱苦,秦嶺所有壯麗景色均可一覽無余。
太白山景區(qū)有從湯峪到下板寺的纜車,可一日往返,攀登文公廟、大爺海并登頂拔仙臺。
最佳賞花期:
太白山上生長著多種杜鵑,太白杜鵑的盛花期是5月底6月初,秀雅杜鵑、金背杜鵑和生長在更高海拔處的低矮灌木小葉杜鵑,在6月中下旬左右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