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
最近幾年,3D作為電影市場的寵兒,越來越受到廣大影迷的追捧,《阿凡達》《納尼亞傳奇》《功夫熊貓》《變形金剛》等許多大制作的3D影片,一次次引發(fā)了觀眾們的觀影熱潮,甚至還出現(xiàn)了“千人排隊、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
然而與此同時,有些觀影者在觀看3D電影后卻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比如頭暈、頭痛,甚至在某媒體上還出現(xiàn)過有人因觀看《阿凡達》而引發(fā)急性青光眼,險些導致失明的報道。
實際上,這并不是危言聳聽。3D電影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點,確實并不適合所有人觀看。
目前,放映3D電影的影院都會為觀眾提供3D眼鏡,但是這種眼鏡大都比較沉重,再加上影院光線暗,觀影時須不停地調節(jié)眼球以適應聲光刺激,極易造成眼睛疲勞。而且,3D電影的場景都比較刺激,很容易“誘使”觀眾瞳孔放大、眼壓升高,從而導致急性青光眼發(fā)作。所以,凡是有青光眼病史、眼壓偏高的人,最好少看或不看3D電影。
同時,由于戴3D眼鏡后雙眼所見到的畫面是不同的,須通過大腦的“融合”功能將兩眼所視不同的影像合成為一個立體的影像,而且,越是聲光效果強烈的畫面對眼睛的刺激越大,長時間觀看可能會令人出現(xiàn)疲勞、眉弓痛、眼脹、重影等不適。因此,即使是沒有眼疾的人,也應該在觀影時愛護自己的眼睛,比如盡量選擇中間或后排的座位,觀看20~30分鐘左右,感覺疲勞的時候,就摘下3D眼鏡閉目休息一會兒。至于那些原本就有斜視、雙眼視力相差達300度、弱視、散光等視力問題的人,則應該避免觀看3D電影。
那么,為什么看了3D電影會有眩暈的感覺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3D電影除實焦畫面外還有很多虛焦畫面,虛焦畫面里過于豐富的元素使得睫狀肌一直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相關的感覺器官較長時間超負荷運作,就會導致暈眩。
所以,在觀看3D電影時,應盡量少盯著背景畫面,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實景上即可。那些平時容易暈車、暈船、暈機的人,可在觀影前吃一些暈車藥(當然,最好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以此來改善3D畫面所引起的不適。那些有嚴重眩暈病史的人,應盡量選擇普通電影版本進行觀看。
此外,3D電影中經常會有大量飛行、旋轉、快速切換、穿越起伏的運動場景,這對那些平時有恐高癥、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恐怕也很不利,很容易讓他們產生血壓升高、頭暈、胸悶不適等癥狀。因此,心血管病人、抑郁癥患者、癲癇病患者也不適宜觀看3D電影。
3D電影如此,3D游戲、3D電視當然也都不例外,觀看時皆須謹慎。
不可否認,科技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絢麗多彩,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各種新事物。無論如何,健康始終是最重要的,如果失去了健康,所有的幸福生活都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