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多多
動物肝臟,營養(yǎng)豐富,并且味道鮮美,一直以來被譽為“補血佳品”。但是也有人認為肝臟是排毒的器官,自然含有很多毒素,吃后會引起中毒;還有些人認為肝臟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吃了會血脂異常。那么到底哪種說法更準確?動物肝臟應(yīng)當遠離,還是可以放心地作為營養(yǎng)美食呢?
豐富營養(yǎng)毋庸置疑
動物肝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B2,堪稱食品中的“維生素A之王”。維生素A能夠保護視力,維持上皮細胞的正常結(jié)構(gòu),增強機體免疫力。所以食用動物肝臟有助于保護眼睛,維持正常視力,防止眼睛干澀、疲勞,亦能使皮膚健康光滑。
作為補血佳品,肝臟中含有豐富的鐵,不僅數(shù)量大,而且容易被吸收。鐵是構(gòu)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所以常吃些動物肝臟,可以為機體提供足夠的造血原材料,預(yù)防缺鐵性貧血。另外,動物肝臟中還含微量元素、葉酸和膽固醇等營養(yǎng)素,這些對孕婦的健康和兒童的生長發(fā)育,維持成人的機體平衡都有一定的益處,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抗氧化和防衰老。
食用并非“多多益善”
動物肝臟這么有營養(yǎng),那是不是“多多益善”呢?答案是否定的,必須適量地攝入。以豬肝為例,身體健康的成年人,每周食用2次,每次50~100克,可滿足機體對鐵、維生素A 的需要。成長階段的孩子,家長可以一周給孩子補充2次,但是攝入量不能超過成人。
動物肝臟中富含膽固醇,因此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及高血壓患者要盡量少吃或者不吃肝臟類食品。如果過量食用動物肝臟,可能會造成膽固醇在體內(nèi)蓄積,加重病情。
孕婦過多食用動物肝臟,易導(dǎo)致體內(nèi)維生素A達到危及胎兒的水平,并可能有致畸的危險。所以,建議孕婦以偶爾吃動物肝臟為宜,每次吃25克左右。
肝臟的吃法很重要
肝臟只要科學食用、吃得合理,營養(yǎng)價值是很高的。首先是要挑選好健康新鮮的肝,徹底清洗,烹調(diào)時要煮熟炒透,使豬肝完全變成灰褐色,以看不到血絲才佳,切忌“急火快炒”,更不可為鮮嫩而“下鍋即起”。烹調(diào)的時間應(yīng)盡量延長一點,可確保食用安全,肝臟中的維生素A性質(zhì)穩(wěn)定,不必擔心過分沖洗和長時間的烹調(diào)而使其遭到破壞。需要補鐵的人群,用肝臟煮湯,連肝臟一起吃掉,因為營養(yǎng)物質(zhì)主要在肝臟,而非在湯里。
在食用動物肝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少食含飽和脂肪酸高的其他食物,如動物油、肥肉、奶油、全脂奶等,以避免這些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促進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吃動物肝臟時,可以吃一些大豆及其制品,因為其中含有的豆固醇結(jié)構(gòu)與膽固醇類似,可以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編輯/張小林jtyy6732@163.com
延伸閱讀
4法選出新鮮動物肝臟
一摸:新鮮的肝臟用手去觸摸一下,手感軟嫩,而且手稍微用力,可插入肝臟的切開口;相反,如果觸摸上去質(zhì)感很硬,無彈性或是用手壓迫處會下沉,這樣的肝臟建議大家不要購買。
二聞:如果買回家的是帶包裝的,打開包裝后聞一下,新鮮的動物肝臟不會有腥臭的味道;如果聞到腥臭味就不要再食用了。
三切:在切動物肝臟的時候,有血外溢,或是有水外溢都是問題肝臟。
四嚼:新鮮的動物肝臟炒熟后,口感滑嫩,易咀嚼;反之,難以嚼爛的動物肝臟就不建議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