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
2012年初春,一位叫楊鈞涵的老人到車站托運一幅巨大的畫作,畫面上一只威風凜凜的老虎,仰天長嘯,氣勢逼人。這幅長150厘米,寬90厘米的作品引起路人紛紛圍觀。眾人在驚嘆這幅畫作的同時,有人當場給出報價30萬欲購買之,被楊鈞涵笑著拒絕了。
楊鈞涵是吉林省敦化林業(yè)局一位有著幾十年教齡的老教師。2006年退休在家的楊鈞涵總覺得寂寞,于是就自己買了紙張筆墨,學著畫畫。春天來了,杏花桃花開了,楊鈞涵就拿個小板凳對著眼前的景色畫。久而久之,畫出來的花朵靈動逼真,楊鈞涵的自信心來了,越發(fā)地想去好好學一下。有一天,楊鈞涵看見刀畫班招收學員,就報了名,跟著老師學了一個月的刀畫。此后,楊鈞涵又報了國畫班。
在國畫班,楊鈞涵是年齡最大的學員,但她的悟性很好,被親切地稱為“老神童”。在國畫班,楊鈞涵共上了8天課程。但進步很快,畫作多次得到老師的表揚。2011年夏季,楊鈞涵有位朋友要辦書畫展,要求她畫一幅作品參展。這使楊鈞涵既興奮又緊張。
楊鈞涵一直喜歡最代表東北特色的老虎,她覺得老虎不僅氣勢威猛,而且更多地代表著生命的大氣。她決心創(chuàng)作的第一幅作品就以山中之王為素材。
起初,楊鈞涵試著用白樺樹樹皮、榆樹樹皮作畫,但沒成功。刀畫襯托木質(zhì)畫,需要柔軟易保存的材質(zhì)。為了尋找適合的木材,她整天去樹林里不厭其煩地尋找。功夫不負苦心人,楊鈞涵終于在木工師傅的提醒下,找到了最合適的木材。她把木材的邊角余料刨成片,再用手撕。每次都要把雙手提到胸前,用大拇指將材質(zhì)捻搓得細細柔柔,像毛針那樣。前后十多道工序,完全憑感覺去撕毛針。
就這樣,楊鈞涵將自己關了“禁閉”,整天待在工作室里,不見人、不接電話。從2011年9月份開始,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一百五十多天,一幅題為《山中王》的木質(zhì)畫終于大功告成。這幅畫集刀畫、國畫、油畫于一體,既粗獷原始、又艷麗生動。而畫中的老虎,則是楊鈞涵按照記憶中見過的真虎摸樣,再加上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出來的。
楊鈞涵說,老虎的主要針毛必須得手撕,而且要經(jīng)過特殊的工藝處理,要不然就不能稱之為“特工手撕木質(zhì)畫”,而撕的方法也是有講究的。這個毛針你要是用手指肚大把地撕也不行,必須得有特別的技巧,才能讓撕出來的毛針特別自然,做出來之后才特別生動熨帖。
楊鈞涵火了,她的“山中王”也成了明星。左鄰右舍都驚訝地稱她藝術家。很多媒體也紛紛前來采訪報道。隨后,楊鈞涵又在《山中王》的基礎下,相繼制作了《乖貓戲蕊》、《國寶獻美》、《白鶴共鳴》等8幅以動物為素材的木質(zhì)手撕畫。
當楊鈞涵將這些作品托運到兒子家的時候,兒子驚訝地瞪大了眼睛,這一幅幅逼真的作品,竟然是一向眼睛不太好的母親做出來的?!兒子高興地抱住了她,可是當?shù)弥赣H的眼睛曾經(jīng)累得只有0.03的視力時,兒子又心疼了。
楊鈞涵獨創(chuàng)的這些手工木質(zhì)畫,在民間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喜愛。很多人出高價要購買,但楊鈞涵并沒有急著將這些作品公諸于世。她說她做這些,沒想過要出名。她是一個普通的老太太。楊鈞涵還有個打算,等時機成熟了,她要帶動大部分需要救助的困難姐妹,開工作室,教會她們手撕木質(zhì)畫的制作工藝,讓她們生活無憂,在精神上也能享受創(chuàng)作的快樂。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