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歲月是一首無言的歌,時光是一只筆。他用彩筆輕輕一繪,便是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他用素筆淡淡一描,便是素雪紛飛水瘦山寒。
時光荏苒,我工作的年輪已經走過了十個春秋,當光陰之劍刻下我職業(yè)生涯的第十條印跡,初出校門的稚氣已混合了生活的喧囂,而這十年里《吉林農業(yè)》始終伴隨著我一路走來,她曾與我走過風風雨雨,遇到過磕磕碰碰,嘗過酸甜苦辣。是她伴我走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她讓我享受著人生中的別樣精彩。十度春秋日月,我時時采摘她多彩的花絮,刻刻迎盼她雨露的滋潤;十載冬霜雨雪,我由衷地贊嘆她步履剛健,欣喜地仰慕她羽翼豐滿;擁有這個同伴,使我更加愛崗敬業(yè),恪盡職守,使我更加開拓進取,自豪激奮。
我喜愛《吉林農業(yè)》。她作為吉林省農業(yè)委員會的輿論陣地,以其高瞻的目光宏觀指導,以其嚴謹的思維定向導航,以其敏銳的觸覺提煉經驗,以其快捷的速度傳遞資訊,以其詳實的文筆記載動態(tài),以其嫻熟的文風吸引讀者,在全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fā)展現代農業(yè),著力打造吉林農業(yè)和農村發(fā)展的新優(yōu)勢等諸方面發(fā)揮著其他刊物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顯示了旺盛的活力和強大的生命力。
我喜愛《吉林農業(yè)》。她融思想性、政策性、指導性、綜合性、專業(yè)性、紀實性、可讀性為一體,將三農時訊、新農村建設 、農業(yè)科學、經濟管理、農機推廣、種植技術、經驗交流、政策法規(guī)、文化視野等等內容設置到ABCDEFG七個新穎版塊,欄目清新,內涵豐富,格調高雅,圖文并茂,雅俗共賞。自1989年創(chuàng)刊以來,她雖然算不上參天大樹,但畢竟已有了二十三個年輪,不僅枝繁葉茂,而且時時以謙遜坦誠的心胸更新自己。她綻開的鄉(xiāng)土山花裝點了美麗的吉林,她展現的淵博英姿贏得了眾多的讀者。
我喜愛《吉林農業(yè)》。她是我們全省農業(yè)農村工作者的良師益友、工作指南、鮮活詞典。我們同擔建設新農村重擔,共憂城鄉(xiāng)老百姓冷暖,在奮力實現農業(yè)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的坎途上結伴遠征。當我迷茫時,她教我堅定剛毅;當我氣餒時,她讓我頑強不屈;當我跋涉時,她為我助威吶喊;當我成功時,她與我共享喜悅。每半月品嗅著新雜志油墨的芳香,我做到了在事業(yè)上忠誠、堅貞,我做到了在挫折面前昂首、奮進。
在與《吉林農業(yè)》相伴的日日月月里,我們共同擁有樂觀的心情,去面對風雨兼程的泥濘;我們共同擁有無悔的熱情,去融化每一塊冷硬的堅冰;我們共同擁有天高地闊的胸懷,去踐行黨的十八大提出的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發(fā)展遠景。
坦然地說,我是一個浪漫主義者,總愛把“玫瑰”喻為愛情,把“港灣”喻為歸宿,把“綠葉”喻為希望,而我把《吉林農業(yè)》喻為最親密的“伙伴”。與《吉林農業(yè)》農業(yè)相伴的十年里,我們共同成長,每次讀《吉林農業(yè)》,就好像與好朋友久別重逢、促膝談心,真是其樂無窮?!都洲r業(yè)》是一份傳承了二十三年的雜志,她曾經歷了無數心酸和凄苦,也收獲了豐富的情感和認同。它抓住農業(yè)發(fā)展的脈搏,以嶄新的辦刊理念,始終沿著吉林省農委“三農”工作的思路,創(chuàng)新報道方式,使“用工業(yè)化思維謀化農業(yè),加快農產品加工業(yè)發(fā)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產百億斤糧食,百萬畝棚膜建設,振興人參產業(yè)”等方面的內容,深入人心,《吉林農業(yè)》也成為了吉林省乃至全國人民了解吉林“三農”工作的重要窗口。透過這個平臺,也展示了全國其他省市和外國農業(yè)的旖旎風光,讓清新而富有朝氣的氣息吹遍了豐腴的黑土地,給這片神奇的土地帶來了勃勃生機。這份有著特殊發(fā)展經歷的雜志承載了比雜志本身更為重要的意義。
《吉林農業(yè)》,作為全省農業(yè)農村戰(zhàn)線的指路明燈,給了我勇氣,給了我力量,讓我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奮飛。以后的日子,我愿與你結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