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兩個世界,時而梵音聲聲內(nèi)心清凈,時而繁華喧囂難免煩惱。交錯之間得了一些感悟,時間推移多了一分慧心。驟然發(fā)現(xiàn),寧靜下來的心宛若明鏡,物來則映,何時修得物去不留,了無痕跡,需要的豈止時光,更需大智慧。其實細想一下人生,的確有風景無限,然,有什么可嗟惜感嘆?過客而已。
韓雪,作家,詩人,歸元禪寺歸元文化中心佛教文化工作者。發(fā)愿致力于愛與善的傳播。
寫這段文字,是因為一大早,在朋友的空間里看到的一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8歲的小女孩子,在她只有8年的人生里所遭遇的苦難。
孩子出生就被遺棄,幸得好心人的收養(yǎng),從小她便很懂事,操持家務,好好學習。她沒有埋怨命運對她的薄待,她像個小百靈給本就貧苦的家庭帶來無限的快樂。或者,在她認為,與相依為命的養(yǎng)父在一起,已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就是這樣平靜安寧,要求如此簡單的幸福日子也沒有過太久,有一天,她忽然流血不止,經(jīng)診斷為急性白血病,父親借遍了所有的親友,可想而知,不管父親怎么樣的努力,距離救治她的醫(yī)療費用,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孩子望著無助的父親反倒安慰,并在病歷上代替父親寫下了放棄治療的決定,她笑咪咪的對父親說:“我命賤,害不起這病?!彼男θ轁B透著淚水。這事被一名善良的記者阿姨發(fā)現(xiàn),記者阿姨被這懂事的孩子深深的打動,經(jīng)她的呼吁與報道,各界愛心人士捐助的善款源源而至,孩子在醫(yī)院得到救治。她闖過了一個個大人都無法忍受的痛苦關口,她感謝每一個捐助她的人。有一天,她感覺即使這樣,自己也沒有多少時日了,8歲的她寫下一份遺書。遺書里充滿著感恩,她要求記者阿姨幫她的養(yǎng)父修建安身的小土屋,多余的善款用于救助和她一樣苦難的孩子。最后她寫道:我來過,我很乖。
果然,有一天,一個月沒有進食的她,就僅僅只是偷吃了一小塊快餐面,胃腸道大出血。無論醫(yī)生怎么樣的搶救痛苦的她,都沒有創(chuàng)造奇跡。最可憐的是,在她還是清醒的時候,她哀求醫(yī)生最后的一句話是:讓我死吧,我難受!在場救護她的醫(yī)生無不動容。孩子最后還是在最痛苦的狀態(tài)下離世了,她的小小墓碑上有一張她穿著新衣服漂亮的相片,相片下有一行字這樣寫道:我來過,我很乖。
我無法形容我看完這故事后的悲痛,我仰視著天空,讓淚水盡可能流得慢點,我深深的嘆息,我慚愧,與這孩子相比,我們是多么的不懂得珍惜。我叫來兒子,我讓他看這篇文字,兒子并不懂得我的用意,但是,他看完后也是淚流滿面,那天,他破天荒的沒有要求出去吃肯德基,僅只是讓我下了一碗面,邊吃邊用手拍我的肩,邊吃還邊說:媽媽,我也很乖。
是的啊,相對這孩子,我想,我們的擁有近乎奢侈。
想起平日里的很多狀態(tài),我的心里便充滿了幸福。每天我能醒來,用健康的身體開始一天的生活,呼吸清晨滿是花香的空氣,看滿世界的繁榮。我能工作,我能用所學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已不僅僅是工作的價值,而是有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間與陣地。我和同事們和睦相處,不僅僅是因為工作上的協(xié)助,而是在想,這偌大的世界,彼此能相遇,是多么機緣難求。在家里,偶爾為家人弄得一桌小菜,看著他們吃得津津有味,我便滿心的甜蜜,原來生活中時時都有回味不完的美味。閑暇時和朋友泡壺香茗,靜坐茶室,體會歲月靜好,體會時光從容,無需太多的矯情,一切都在品茗間盡顯自在優(yōu)雅,情誼深厚。猶然記起一個朋友曾對我說的一句話:你只需一轉身,我們便在你的身后及左右,不近不遠,不離不棄。正是這許許多多的感受,使得我們的生活充滿著祥和,那份快樂與滿足,在歲月的長河里,如緩緩的溪流,涓涓細淌,源遠流長。不要羨慕這樣的生活,其實我們每天都這樣在過。
想起一個故事,說是有個善生每天對著東西南北頂禮膜拜,佛陀問他為何每天如此這般,善生告訴佛陀,這樣便可以祈求來幸福。佛陀慈愛的看著他,告訴了善生六種可以獲取幸福的方法:第一孝順父母,第二敬重師長,第三愛護妻子,第四善待朋友,第五尊敬僧眾,第六友待仆人。做到這六點,不用禮拜四方,幸福時時都有。這個故事無從考究也無需考究,它告訴了我們最樸實的道理,出自何處,已不重要。
明白生在福中,便感覺幸福原來一直都是如此的多,于是有了這篇文字的分享。同時,給久未聯(lián)系的爸媽打個電話,告訴他們:很想念他們!我很好,我很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