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海報上,奧黛麗·塔圖穿著酒紅色的上衣,盤起了頭發(fā),一個嫵媚的側影,女人味十足,眉目間少了天使愛美麗般的古靈精怪,多了一份嫵媚與深沉。好在并沒有沾染上任何世俗的氣息,依然有種靈動的韻味,在塔圖的舉手投足之間流淌。
這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法國電影,距離《天使愛美麗》剛好10年時間。10年,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否有些太長了?我有些惴惴不安看這部電影,生怕心中的女神,被時間的塵土覆蓋了光芒。對很多像我一樣的影迷而言,“愛美麗”是個太難以忘懷的電影角色,那股由灑脫、出世、善良、機靈等元素混合出來的巴黎勁兒,幾乎成了身體中某一個我的精神圖騰。
愛美麗幾乎是為奧黛麗·塔圖量身打造的角色,以至于10年之后,我還是無法完全將她和塔圖分開看待。20歲出頭時的愛美麗,對生活充斥著理想主義的幻想和熱愛,連世界的顏色都是溫柔和明朗的,即使只是在咖啡館做服務生,也能活出風采、滋味和意義。
她靠譜么?無所顧忌、天馬行空的青春之后,人到中年,從理想回到現(xiàn)實之后,愛美麗還會過得那么幸福么?就像人不可能活在電影中,愛美麗也不可能永遠20歲。
《美味》給了“愛美麗控”們一個關于時間的出口,原諒我依然將塔圖的角色取名“愛美麗”。這次的“愛美麗”在20歲時,依然從事卑微的工作,依然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小樂子,依然能以最浪漫的方式邂逅唯美的愛情?!睹牢丁烽_場的5分鐘,就把我們拉回了巴黎城中烏托邦的一面。
畫面一轉,“愛美麗”人到中年,也要面臨生活中最膚淺、俗氣的話題,諸如家長里短、職場爭斗等,甚至還經(jīng)歷了一場韓劇般的喪夫之痛。她臉上有了細紋,眼神變得深邃,從頭發(fā)到步伐,都和普通婦人并無二致,并且暴躁不安。雖然事業(yè)有成的她好像標準的“白富美”,富麗堂皇而索然無味。
還好有個禿頭、寡言、深宅的“屌絲男”出現(xiàn),用單純、直白的愛,熔化了“白富美”的華麗外殼,讓“愛美麗”找回了當年對愛情的感覺——蠢蠢欲動,奮不顧身。在30多歲的成人世界里,沒有人能理解她的決定,因為用世俗的標準,這絕對是一場吃虧的“愛情買賣”。還好,“愛美麗”沒有被魚尾紋打敗,在“屌絲男”身上,她找回了當年單純美好的小幸福。
電影有些標題黨,全片和“美味”并無太大關系。作為導演的處女作,拍攝手法也粗糙了些,而且男主角長得也太TM不“美味”了!
但我依然很感謝這位名不見經(jīng)傳的法國導演,他一定和我一樣,是個腦殘級別的“愛美麗控”,并且和我一樣固執(zhí)地認為,不管時間和現(xiàn)實再怎么殘忍,像“愛美麗”那樣的女人,哪怕過10年、20年甚至更久,都一定會保持那份天使般的美麗。這部電影,分享給所有想念愛美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