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學
“如果月亮落水了,你會去救它嗎?”這話也許會勾起很多人童年的回憶。
我記得,這是小時候老師給我們講“猴子撈月”故事之前的開場白。當時,我覺得老師這話特有詩意。可是,聽完故事,詩意就淡了。因為我們都忙著笑那群蠢猴子去了,不再關(guān)心月亮的死活。
在那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每當看到月亮,我都會條件反射似的想到猴子,然后再把猴子笑一遍。后來,后來,就很少看月亮了,也懶得笑猴子了。當我意識到這些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原來是我一夜之間長大了。我覺得,這一夜,太長。
偶然的機會,我再次看到了這個故事,跟老師講得很不一樣。我也第一次察覺,講這故事的,不是小學的老師,而是唐朝的法師。
法師說,在古老的伽尸國里,曾有座波羅奈城。城中有片樹林,林中有五百獼猴。這群猴子與世無爭,樂陶陶享盡天真。一日,它們在一株尼俱律樹上玩耍,發(fā)現(xiàn)樹下有井,井中有個月影。然后,“猴子撈月”的主角就登場了,它是獼猴王。猴王憂傷又堅定地說:“月亮今日死落在井中。我們應當一起把它救出來,不要讓世間的長夜陷入黑暗?!?/p>
讀到這兒,我覺得猴王根本就是個濟世為懷的好漢,單是這份心胸就夠我們汗顏了。在如何救月亮的問題上,猴王也豪氣沖天,說:“我抓住樹枝,你們抓住我的尾巴,輾轉(zhuǎn)相連,把月亮撈上來?!?/p>
當初我們笑它,大概因為它沒有想出救月亮的好主意。但將心比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每只猴子不也貢獻出一條尾巴,用來扯得生疼嗎?尤其是猴王,難為它一條尾巴擔了499只猴子。有誰有勇氣擔起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要不是樹枝斷了,說不定它們也能想到好辦法。當年笑猴子的我,真是有點無地自容:猴子們帶著一片好心救月亮,落水了,我還笑,這不是落井下石嗎?是該狠狠鄙視一下自己的。可是,當年笑過猴子的孩子,少嗎?
哲人曾苦口婆心地勸我們,要詩意地棲居??晌覀兊脑娨舛紒G到哪去了?
青鳥飛魚唱的《80年代》讓人唏噓:“說起來有些奇怪,這幾年過得不好不壞。這是當年我們都很討厭的一種狀態(tài),快樂的純真年代,我們幻想各自的未來,夢想與現(xiàn)實間的差別,讓現(xiàn)在的我徘徊?!碑斈阋病凹羧チ碎L發(fā),系上了領(lǐng)帶,睜開了眼,而最初的夢,卻不在”,這是多少人的悲哀?
拯救月亮,是一種情結(jié),更是一份純真。拯救月亮,就是拯救一顆日漸麻木的心。落水的月亮,可能就是你當年最初的夢想,它現(xiàn)在還活著嗎?它過得好嗎?你努力救過它嗎?是否曾因猴子落水,你就不再管月亮生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