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人人
《歸途列車》的引子,就是2008年春運時,廣州火車站等候回家列車的人群,與這場令人窒息的擁擠相搭配的,是這樣一組字幕:
“中國有1.3億外出務工者。他們只在每年的春節(jié)返鄉(xiāng)。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動人口。”《歸途列車》所選取的記錄對象,就是在這場聲勢浩大的人口遷徙中,人數(shù)最多、經(jīng)濟實力最弱的農(nóng)民工群體。2010年的《中國城市發(fā)展報告》中,1億多進城打工的農(nóng)民,定義為世界上最大的“鐘擺式移民”。
歸途很美,歸途很難
《歸途列車》的主人公,是在廣州打工的張昌華和陳素琴夫婦,他們來自四川山區(qū),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南下打工,在一家私人服裝廠工作。十幾年來,他們都幾乎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有機會踏上歸家的旅程,兩天時間,火車轉輪渡轉汽車,才能與家人團聚。這其中,屬火車票最難買,而且,一年比一年難買。
2007年春節(jié)前夕,張昌華夫妻倆又開始為回家的票發(fā)愁了,故事從這里講起。年關近了,張昌華幾次買票未果,陳素琴每天都焦急地計算著天數(shù)。又在外辛苦漂泊了一年,她比誰都想回家吃上團年飯。廣州到重慶的火車,基本上要開22-30個小時,春節(jié)的時候只會更慢,和大多數(shù)農(nóng)民工一樣,他們只能選擇硬座票。
火車沿西北方向一路而上,窗外的景色越來越美,山巒、河流、積雪,就連空氣,也比塵霾漫天的廣州通透得多。夫妻倆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或許是因為眼前熟悉的西南風光,或許是因為家鄉(xiāng)的呼喚。
在繁華的廣州,張昌華和陳素琴的略帶老氣的衣著,與大都市相比,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回到老家的村莊,一進村口,和鄉(xiāng)親們的打扮比起來,一眼就看得出夫妻倆是“從城里回來的”。等他們回家打開那個隨行了近2000公里的包裹,才發(fā)現(xiàn)里面幾乎沒什么行李,全是從城里帶回來的新鮮玩意兒。兒女收到禮物時的興奮表情,使夫妻倆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溫暖的笑容。
看春晚,吃年飯,一家人難得聚到一起,講講各自一年的經(jīng)歷、變化。靜靜聆聽一對兒女的學習情況,張昌華的眼神里百感交集,有期待,有焦慮,有愧疚,有成就感?!昂煤脤W習,考出去?!笔撬麑ο乱淮奈ㄒ黄诖?,也是連年在外打拼的最大動力。兒子考了全班第五名,張昌華卻不是很滿意,在他心目中,“全班第一”才是“考出去”的必要條件。
短短幾天的團聚之后,夫妻倆又要踏上南下的火車。每次離家,陳素琴都忍不住掉眼淚。
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農(nóng)民工不可承受之痛
作為一家之主,張昌華話不多,他的故事都寫在臉上的褶皺里。年邁的母親在家里幫忙帶孩子,女兒張琴15歲,兒子張洋10歲,留守兒童加上空巢老人,再典型不過的農(nóng)民工家庭。他和陳素琴在廣州打工的收入,除了最簡單的日常消費,就都寄回家了,貼補家用,主要還是供孩子們上學。
“我們出來打工的時候,女兒才不到1歲。”關于這件事,向來話很多的陳素琴,似乎也不太愿意多聊。哪個母親不想和兒女在一起多相處一段時間呢?為了更好的生活,這是她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但想要彌補聚少離多帶來的隔閡,卻比想象中艱難得多。女兒越長大,竟與父母越疏遠。
每次母女之間的電話通話,都顯得十分生疏,除了學習情況和物質生活,幾乎找不到什么別的話題,只有尷尬結束。女兒不愿意與父母多聊,“他們不了解我,沒有人了解我?!?/p>
在奶奶的帶領下,張琴和張洋在學習之余,還要幫家里做些農(nóng)活。對于年紀稍長的張琴來說,這似乎不是她認為自己在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收玉米時緊鎖眉頭,滿臉不情愿。
通過電視和網(wǎng)絡,她對外面的世界再了解不過,身邊的同齡人相繼離鄉(xiāng)打工,而山村留給她的,只有寂寞和失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對于張琴來說,南方、城市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終于,叛逆期的她不顧父母反對,輟學來到一間廣東小城市的服裝廠,踏上了與父母相同的打工旅程,成為了“中國制造”生產(chǎn)線上的一顆嶄新“螺絲釘”。陳素琴對此十分失望,自己再辛苦也沒關系,她希望女兒多讀點書。
辛苦,但比上學好,至少有錢賺。年輕的張琴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她喜歡在擁擠的宿舍中,用帶著濃重四川口音的普通話,與室友們談天說地。買了新衣服,做了新發(fā)型,煥然一新的她也希望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無奈逛商場時候才發(fā)現(xiàn),從她們工廠里制造出來的衣服,自己買不起。
又一年春運。2008年,南方雪災,60萬旅客滯留廣州火車站。張昌華夫婦倆帶著第一次經(jīng)歷春運的張琴,在廣州站等了4天4夜,誰也不知道,火車什么時候會來,什么時候才能回家。
有兩個非常震撼人心的畫面。一個身高目測也就1米5的小姑娘,拖著有自己半人高的編織袋嚎啕大哭地突出重圍,嚎啕大哭地坐到地上,等警察幫她把行李背回肩上,嚎啕大哭地站起來繼續(xù)嚎啕大哭著重新擠進人潮,朝月臺走去,從頭到尾一句話都沒說。另外一個女生大概因為虛脫,被急救人員抬出了人群,喊著“我妹妹呢?”接著妹妹也被攙扶出來,腳上還踩著一雙大概有10cm尖根的黑色高跟鞋——她們本想以最光鮮的模樣回家過年,不想?yún)s被困在車站好幾天。
終于,張昌華一家登上了比以往更擁擠的火車?;疖嚿?,張琴一句話都不愿意說,也難怪,第一次趕春運,就遇到了這么極端的場面?;疖嚿希晃荒行月冒橛檬謾C看體育新聞,告訴大家,昨天火箭隊打贏了比賽,姚明表現(xiàn)出色,“姚明是2008年奧運會上中國籃球的希望?!彼谂危悄奶熘袊趭W運會金牌榜上能排到第一名就好了。
體驗過一次打工艱辛的張琴,在父母的勸說下,回到學校上課??刹坏桨肽?,她二度輟學,獨自踏上了開往深圳的火車。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但相比這無奈,外面的世界還是太精彩。
女兒的兩次出走,令張昌華夫婦憂心忡忡,他們怕將來兒子長大了,會重蹈女兒的覆轍。經(jīng)過一次深入的談話,夫妻倆決定,張昌華繼續(xù)留在廣州打工,陳素琴回家?guī)鹤印?/p>
依然是廣州火車站,夫妻二人簡單告別,《歸途列車》在這里結束。
未來會怎樣?沒有人知道。